2007-09-30

搬家到美國的必需品

曾經有一年暑假,和兩個女兒(那時沒有CJ)在西雅圖遊學了八星期,住在有傢具、鍋碗瓢盆的公寓,赫然發現如果生活只有一套床單、四人份20件的餐具、大小四個鍋子,加上幾個玻璃杯,也挺好的,不用天天洗個沒完;還有一次,東京附近3個月,全家五人,只有一個淺炒鍋和一個湯鍋,不到五個碗,兩、三個盤子,最要命的是迷你冰箱,所以天天去市場,可能是日本食物新鮮米又好,怎麼煮都好吃,日本的秋天也是溼冷的,沒有烘衣機,每天將衣服在房間裡東披西披的,還好有一條繩子,雖說是附傢具的公寓,只有一張床和兩床底被,最後大家都擠在一個房間裡,絕對不是美國學生想像得到的,倒是他們的一箱“歡迎住宿“的便利品非常有用,從菜刀、削皮器、牙籤、塑膠袋、鞋油等等,都是“百元店“產品,幫了許多忙。但是我們五人的行李也是一百公斤來回,回程還外加郵寄三大箱書籍資料與小孩作品。

最近文友Kelly 即將舉家赴美,對第一次這樣的遠行(計畫5年),得準備許多東西。我的建議:

1.電鍋,不一定需要大同的,我看到一個歌林電鍋,質材內外都是不鏽鋼,應該也是好產品。如果有電子鍋的話,也很方便,因為隨時一鍋熱飯,可以讓老小溫飽。但是如果只能選一個的話,當然是傳統的優先。

2.如果有上學的孩子,文具是需要準備一點,因為美國的文具實在缺創意與實用,橡皮擦20年不變,沒有立可帶、很少自動鉛筆、雙面膠也只有一種寬度。

3.食物,魚鬆是上選,因為不能帶豬肉鬆、牛肉乾。

4.千萬別帶沒有版權的CD、DVD之類的。

5.某些藥,像眼藥膏、外用消炎止癢藥膏、或是腸胃用的,這種救一時不舒服的常備藥。

6.喜歡火鍋的別忘了電磁爐,或相關用品,人在異鄉,冬天如果有一鍋熱熱的食物,夫復何求。

7.用慣了的鬧鐘別忘了帶,能找到一個聲音很容易吵醒自己的鬧鐘是幸運的。

8.最重要的,一些文件,譬如出生證明、學歷證件,如果需要英文本的,別忘了準備,因為如果去的地方不是大城,有些翻譯、證明的工作是很煩瑣,或需反覆郵寄的。

9.用久的床單、洗衣網袋、洗衣夾和晒衣夾環別丟,都很好用不必多花費;電線、充電器,用膠帶貼上識別,才不會一搬家就亂了,如果有現成的網路分享器也可以準備著,除非租的公寓或宿舍提供免費網路。

10. 別花冤妄錢買厚重的雪衣,如果有外層防水、內層保暖的外套,一件就好。反倒衣服因為各地氣候,不要帶太多或特意去買,孩子因為長大很快,當然要把還可以穿的都帶。

11.還有,帶著海綿般的心情,這時讓我想到Sponge Bob那種隨遇而安的個性,看著孩子平安長大,隨時幫自己充電,收藏著所有朋友和家人的祝福。

2007-09-23

昆布有解

之前對於昆布的疑惑在昨天請教了一位日本媽媽之後,有解了。
“早煮昆布“是單純煮來吃的,可以是oden裡或菜捲裡的用料,煮熟後湯是不用的。
“出し昆布“是取高湯的,先泡冷水30分鐘,再加熱,滾水前將昆布取出,昆布可以拌醬油、糖食用。所以聽起來是這種的經濟價值較高。
她還說,日式的料理就是さしすせそ,分別代表糖、鹽、醋、醬油、味噌。

2007-09-15

紅燒牛肉

自從二十年前出國唸書,牛肉已經變成主食。尤其在當時留學生時代,一碗牛肉麵5.99美金,還真是不能適應,所以無論紅燒牛腱、牛腩、牛筋,都是必備生活技能之一。

好處是只要一點就通,不會出太大的差錯。基本配料有砂糖、醬油、薑、(米)酒、洋蔥、番茄,其實就是紅燒的訣竅,像紅燒牛肉選買牛腱最好是細瘦的前腿部位,Charlene天性偷懶,喜歡用一份的完整牛腱加一份切好的,做好之後完整的留作下一餐切薄片當冷菜用,其他部份就變成牛肉麵的湯和料,曾經某次電話一吆喝就來了十幾個留學生吃完一大鍋牛肉麵。當時都是陽春牛肉麵,只有肉加麵加湯加青菜,是捨不得買小黃瓜做麻辣涼拌的。

話說買牛肉請肉販切好stew beef(約1.5寸立方) 的大小,下鍋爆香前記得先滾水巛燙洗去血水,也可以順便高溫殺菌;然後乾鍋加油用薑、或蔥或洋蔥爆香之前撈出水面的牛肉,炒時順道加入砂糖,直到確定都熟了就可以加酒加醬油加番茄罐頭或新鮮切塊都可以,加水的程度以剛蓋過肉即可,因為水太多會像熬湯,肉的鮮味盡失。切記,紅燒的“色“主要因為有砂糖而不是醬油,大火滾開之後以細火慢燉,若是沒時間看鍋子就用電鍋或燉鍋吧,一樣入味好吃,早上放入鍋裡,出門上班、爬山、玩耍,回家還有熱騰騰的一鍋晚餐。

也曾經試過壓力快鍋,但因為快鍋的壓力容易讓肉塊碎掉,所以雖然快又有味,總覺得湯不夠清爽,總是有肉碎屑;悶燒鍋比較不適合煮這種需要入味的食物,所以慢火的烹調真的有其風味。

今天找了朋友來家裡晚餐, 我想“用什麼菜可以讓大人、孩子都喜歡?又可以不必太忙,有空和朋友聊天!“所以決定用紅燒半筋半肉、烤味噌鱈魚(black Cod)、沙拉、清蔬白菜甜不辣,先生用木頭燻烤了一塊Coho wild salmon,Tina & Jimmy一家準備甜點,Ginny & John一家負責水果,我只需要泡茶。輕鬆愉快!

牛肉有著落了,但是牛筋一直不夠滑軟,所以撈出來用電鍋再蒸兩次,加上自製滷包,之前YM回台北時留給我的滷包袋,我真希望它是多啦A夢標誌自動發出香味的,不過就是白白的袋子,所以到院子找到小茴香(crown dill)加上兩根乾辣椒,新鮮辣椒難保存又貴,所以用乾辣椒,只要撿開拿出籽就可以用了,將這兩樣裝進滷包袋,一回折,就可以用了。紅燒美國牛一定要用薑片,不僅去腥還可提味,所以另用了小鍋將牛筋煮軟切塊,果然香軟合度。

味噌鱈魚得先調味醃過,用味噌+米酒+糖或是味噌+米淋,調製出膏狀的醬料,均勻地抹在洗好擦乾的魚片上,以前都是放盒子裡,其實塑膠袋也很方便,沒有死角又不佔冰箱位置,最好有一整天的時間讓味道浸入,等要烤時再洗一次擦乾。在台灣的話,可以買土魠魚,用同樣的做法,是Charlene的最愛。當然也可以用鯧魚、鮭魚、油魚,都有不同風味。

今天的沙拉混合了山藥、酪梨、海藻、海帶芽、有機彩色羅蔓葉,有機彩色羅蔓葉一棵1.49元,可供四人份的青菜,富含鐵質,物超所值。

所有的菜都耐放、半筋半肉已等在鍋裡加熱即可上桌,味噌魚現烤不用動鍋,白菜易煮甜不辣得等要吃的時候再下鍋,所以大夥兒到前菜皆已就緒,好好聊天享用就是!

2007-09-03

Pike Place Market's 100 th Anniversary


有朋自遠方來,在西雅圖的downtown有幾處必遊之處:
Pike Place Market, Seattle Art Museum, Fish Ladder(Locks), Space Needle

沒想到恰好是Pike Place Market 慶祝100週年,這個以金豬為吉祥物的農夫市場,加上魚攤全球運送的服務,魚市場發展出了一套Pike Place Market Theory,因為服務人員(sales)將客人買的東西一面叫賣一面丟進櫃臺,櫃臺的人包好之後再將貨品丟出來,圍觀的觀光客與買家將這家魚鋪圍得水瀉不通,即使沒有人買,他們也會互相丟來丟去讓大家拍照,讓圍觀的人高興,這樣的互動造成市場的熱勁與活力,也帶動人潮。

順便看看Charlene和小孩的相片
此時西雅圖的市區也到處可見各式裝飾的豬佇立街頭。

另外,還有一處看市區拍照的景點頗像風景明信片的,右側還隱約可見Mt. Rainier。

2007-09-02

Le Colonial

8/25 daddy 帶著CJ去看Red Sox 與 White Sox的比賽,幾場都是比數懸殊,今年的紅襪隊已經毫無疑問進入季後賽了,而白襪隊大概是敬陪末座的,但是Res Sox的Manny是我們很喜歡的球員,能攻能守,還一頭長捲髮,因為討厭自己的球隊所以連頭盔都磨得爛爛的,讓字看不清楚,無厘頭的他有次不知道自己被保送,繼續留在本壘板,有人質疑他一個明星球員為什麼如此不清楚狀況,他說球隊花錢請他來打好球的,又沒教他算壞球;還有一次因為超速,警察攔下他要開罰單(ticket),他說“ticket, 我很多“就從座位旁邊抽出許多他的球賽的票送交通警察,然後紅燈迴轉揚長而去。當然回去他也收到很多tickets。

逢此機會不宜錯過,父子兩個有個quality time,說穿了,是得找件比逛街有趣的事讓他們倆做,而姊姊妹妹和媽媽也要趁機逛逛這段Magnificent Mile,芝加哥的大街。看了幾家名店之後,就覺得沒意思了,這種地球村的名牌,規模、物品大同小異,而且又不是我們的荷包負擔得起的,所以“轉攻“小巷;選擇比較有設計感的空間,即使只逛不買都是視覺享受。

沒多久,我們就覺得吃東西比較重要,在路邊看到一家越南餐廳Le Colonial,就進去了,樣樣好吃,越南生牛肉麵是開胃的、主食是烤肉飯,兩樣都是Miss Fall的最愛,這正在長壯的妹妹滿意得不得了,Miss Summer的是炸春捲前菜,蔬菜炒兩面黃,媽媽選了鮭魚薄米粉附沙拉;在餐廳裡聽到熟悉的台語,原來是芝加哥的台灣人家庭聚餐,大概是生日宴吧,每位都正式打扮,讓我覺得走路有風ㄟ!這個餐廳環境與品質都好,還加上奇遇,ㄧ到五顆星為準的話,給它三顆半的星星。

ps.越南米粉在西雅圖非常普遍,是我們外食的主打,加了大量薑片熬的牛骨高湯,新鮮的白色QQ米麵,配上九層塔、香菜、蔥花、洋蔥片,鋪上生牛肉或熟牛肉薄片,酌量加入“是拉差辣椒醬“和蠔油醬。在台北頂好商圈有一家Pho分店(由忠孝東路四段中心診所側邊向進入,往北第三個路口,雙向的那條巷子,路口西北角第二家即是),當然永康街的誠記、新生南路的翠園都可以吃到。

牛排 2

如果要開始在家煎牛排,在台北的話,可以試Costco(好市多量販店)的去骨牛小排或是菲力(這部位應該說tenderloin),處理過的,沒有多的油脂或筋、入口即化,只需撒上胡椒、鹽,放上熱鍋,翻兩下即可,同樣的做法如果切薄片就是日式的beef tataki,只是沾的醬汁不同。

如果技術進步了或廚房設備好(烤箱、平底鍋可熱極高溫者)就可以試試Ribeye,這種一圈油的嫩肉,必須用及高溫將肉塊上的油“炸“掉,就會極香甜了,因為自己做不來,所以Charlene覺得到餐廳吃“肋眼牛排“比“菲力牛排“有價值。聽說Ruth Christ的烤箱可以到800°F。
近來在西雅圖的超市嚐到一種韓式醬味Kalbi Sauce,像是台式的小辣蒜茸甜味醬油膏,可以調味肉品,用在牛小排或frank steak很合適,frank steak如果用炒的話非常可口,如果在台灣的市場應該就是買炒牛肉的部位,韓式做法是整片烤熟再片開的,我試著先斜片開再煎,速度較快,買一種平底有溝聞的煎鍋可留下的油與水份,肉片煎好較乾、香、少油。如果換黑胡椒醬醃漬、煎好的肉片就很像瓦城泰式餐廳的黑胡椒牛柳。

牛排 1

(8/26)
旅館的concierge 推薦了一家走路可到的餐廳,Rosebud義 大利菜,是媽媽要求的,因為發現20世紀初義大利的移民對這個城市的食物造成許多影響;幫我們訂好位之後,叮嚀了一句“份量大,別點太多“,果然前菜的一 “盆“炸花枝,讓大家吃得很高興,小姊姊說“這是第一次沒人搶ㄟ!“因為太多了,另外還有一份麵,蒜末炒青花菜加義式香腸,光看menu 就感覺聞到香味,烤雞因為費時較長,一起上菜時牛排已經太熟了,所以我們問經理這是所謂“medium rare "嗎?因為大家不同的口音,往往誤將所謂的medium rare (三分熟)做成medium well(全熟),主廚經過時一點也不想看我們還哼了一下;daddy 的意思是如果廚師認為這是他認為的“三分熟“標準的話,我們就沒什麼要求了,但如果師傅也覺得太熟了,是不是可以換一塊給我們?!

廚師的表情讓我們有點“不敢得罪他“,大家都知道得罪主廚是沒什麼好處的,所以面面相覷,反倒是上菜的人跟著當時餐廳的歌哼唱起“你可以決定你要什麼!“ 所以再等十分鐘,廚師很“衝“地從廚房端初另一盤牛排架在桌旁,上菜的人請我們切開確定滿意肉色,daddy切開,他開玩笑說“不知道該吃嗎?“ 很擔心被廚師噴口水,媽媽也試了一口,覺得肉不是很香,有時吃這種熟度的牛排時覺得自己很血腥。

倒是Fornetto Mei的Angus Beef 像極了小時候媽媽煎的牛排味,先調味了蒜頭、糖、醬油、薄片煎熟,決定回家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