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需要引導,雖然說開卷有益,我也看過瓊瑤小說,還更嚴重地看過英國戴安娜的繼祖母卡德蘭的愛情小說,也看倪匡的科幻,讀完金庸,看不懂笛卡兒、更看不懂存在、或是黑格爾,如果拿了托爾斯泰可能就被重重的書壓昏了;所以嚴格說,我年少的開卷並不有益,因為沒能真正導入閱讀經典。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為什麼讀經典“(Why Read the Classic?)常駐我書架,也只能欽佩他的廣泛與深入的閱讀寫作人生,對自己使不上力,就像在家裡掛著喜瑪拉雅山的峰頂,自己連爬坡都有困難;因為如此,往往督促自己深入閱讀,卻發現站在書店架前竟是最有效率的閱讀場所,而家中的沙發是最舒服入睡的地方。
幾年來帶著一群孩子看圖畫書的同時,更驚覺人文修為的不足,這樣的人生捉襟見肘,只憑傻勁不是辦法,真的要用心練功般的心情,才能深入閱讀大書小書。這自我的期盼,就伴著我顛顛簸簸前行。以自己的錯誤示範來呼應女孩閱讀,似乎有些慘痛,但是人生不痛不長,中年的我已知道千萬別為了怕痛而不長進。
如今看到女兒們隨著人文課程,深入非洲、中南美、歐美文學、亞洲經典,深知讀了古典才知道現代的出處,從美學、音樂、建築、文學、縱橫構成的歷史與文化,都是這樣的推演;即使一本流行的達文西密碼,作者對數學、符號學、宗教、藝術的涉獵都令讀者驚嘆。難怪孩子們除了閱讀之外,總期待有Elite's talk來增長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