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5

紅燒牛肉

自從二十年前出國唸書,牛肉已經變成主食。尤其在當時留學生時代,一碗牛肉麵5.99美金,還真是不能適應,所以無論紅燒牛腱、牛腩、牛筋,都是必備生活技能之一。

好處是只要一點就通,不會出太大的差錯。基本配料有砂糖、醬油、薑、(米)酒、洋蔥、番茄,其實就是紅燒的訣竅,像紅燒牛肉選買牛腱最好是細瘦的前腿部位,Charlene天性偷懶,喜歡用一份的完整牛腱加一份切好的,做好之後完整的留作下一餐切薄片當冷菜用,其他部份就變成牛肉麵的湯和料,曾經某次電話一吆喝就來了十幾個留學生吃完一大鍋牛肉麵。當時都是陽春牛肉麵,只有肉加麵加湯加青菜,是捨不得買小黃瓜做麻辣涼拌的。

話說買牛肉請肉販切好stew beef(約1.5寸立方) 的大小,下鍋爆香前記得先滾水巛燙洗去血水,也可以順便高溫殺菌;然後乾鍋加油用薑、或蔥或洋蔥爆香之前撈出水面的牛肉,炒時順道加入砂糖,直到確定都熟了就可以加酒加醬油加番茄罐頭或新鮮切塊都可以,加水的程度以剛蓋過肉即可,因為水太多會像熬湯,肉的鮮味盡失。切記,紅燒的“色“主要因為有砂糖而不是醬油,大火滾開之後以細火慢燉,若是沒時間看鍋子就用電鍋或燉鍋吧,一樣入味好吃,早上放入鍋裡,出門上班、爬山、玩耍,回家還有熱騰騰的一鍋晚餐。

也曾經試過壓力快鍋,但因為快鍋的壓力容易讓肉塊碎掉,所以雖然快又有味,總覺得湯不夠清爽,總是有肉碎屑;悶燒鍋比較不適合煮這種需要入味的食物,所以慢火的烹調真的有其風味。

今天找了朋友來家裡晚餐, 我想“用什麼菜可以讓大人、孩子都喜歡?又可以不必太忙,有空和朋友聊天!“所以決定用紅燒半筋半肉、烤味噌鱈魚(black Cod)、沙拉、清蔬白菜甜不辣,先生用木頭燻烤了一塊Coho wild salmon,Tina & Jimmy一家準備甜點,Ginny & John一家負責水果,我只需要泡茶。輕鬆愉快!

牛肉有著落了,但是牛筋一直不夠滑軟,所以撈出來用電鍋再蒸兩次,加上自製滷包,之前YM回台北時留給我的滷包袋,我真希望它是多啦A夢標誌自動發出香味的,不過就是白白的袋子,所以到院子找到小茴香(crown dill)加上兩根乾辣椒,新鮮辣椒難保存又貴,所以用乾辣椒,只要撿開拿出籽就可以用了,將這兩樣裝進滷包袋,一回折,就可以用了。紅燒美國牛一定要用薑片,不僅去腥還可提味,所以另用了小鍋將牛筋煮軟切塊,果然香軟合度。

味噌鱈魚得先調味醃過,用味噌+米酒+糖或是味噌+米淋,調製出膏狀的醬料,均勻地抹在洗好擦乾的魚片上,以前都是放盒子裡,其實塑膠袋也很方便,沒有死角又不佔冰箱位置,最好有一整天的時間讓味道浸入,等要烤時再洗一次擦乾。在台灣的話,可以買土魠魚,用同樣的做法,是Charlene的最愛。當然也可以用鯧魚、鮭魚、油魚,都有不同風味。

今天的沙拉混合了山藥、酪梨、海藻、海帶芽、有機彩色羅蔓葉,有機彩色羅蔓葉一棵1.49元,可供四人份的青菜,富含鐵質,物超所值。

所有的菜都耐放、半筋半肉已等在鍋裡加熱即可上桌,味噌魚現烤不用動鍋,白菜易煮甜不辣得等要吃的時候再下鍋,所以大夥兒到前菜皆已就緒,好好聊天享用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