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7

Utrecht, Netherland


在六月號的K'space 店刊K's times裡可以看到這篇,算是Charlene從純遊客的角度看Utrecht,也因為書寫過程進一步查詢資料,才發現這個城市的歷史既豐富又輝煌,遠比當時造訪時複雜許多;就想:如果年輕人有機會到這裡的大學就讀應該很有意思。沒想到就遇到曾到荷蘭留學的K,設辦事處的A,才知道自己之淺薄短見,總是慢又狀況外。無論如何,還是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美麗的城市。

逛過了巴黎、倫敦、阿姆斯特丹,看到數不清的名畫與藝術品,置身於表演與熱鬧的街景,突然很想要放慢腳步,尋找另類的小城;雖想念布魯日的靜謐傍晚,卻不希望看到沒完沒了的觀光客,期待有波隆那的歷史文化,卻受不了他們新蓋的水泥屋,我無意間因為尋訪書中的主角與作者,來到荷蘭的烏特勒支Utrecht。從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買票,直達烏特勒支約半個鐘頭,在地圖上看,原以為是阿姆斯特丹的衛星城市,沒想到是鑽石旁另一顆深邃光芒的藍寶石,Utrecht早在羅馬帝國時期就是北方要塞,所以城的基礎是由許多禦敵的小城堡組合的,收留了許多工匠、商人、水手的妻兒;到了中世紀又因為宗教與建築而為人所知,幾經興衰,由中世紀的大城,維持到現在變成二十一世紀的小城,這裡孕育了深度的文明歷程,卻猶如沒落的大戶人家,保留了傲骨與修養,不是經濟起飛的大城用財力和建設能夠比拼的,那千年養成,特有的驕貴與務實,讓城市裡連一個腳踏車前的竹籃、路邊的桌台、水道旁的舊貨店、甚至連水邊砌疊的石頭都能說故事。

烏特勒支最迷人之處卻是沿著11世紀開鑿的舊運河(Oudegracht),乘船行州或輕鬆漫步,蜿蜒地穿梭在一座座的拱橋與古老的建築中,悠揚的教堂鐘聲與綠意盎然的林蔭構成一幅如畫如詩的美景。順著水道散步,有水與生活、樹與人的密切,路邊偶而穿插讓人想駐足的玩具店、畫廊、還有懷舊的商店。Utrecht的居民承襲荷蘭人對光、彩的敏銳與北國的勤奮,在1920年代的荷蘭風格派運動(De Stijl)藝術變革中,本地畫家 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與建築師 格里特·里特維爾德(Gerrit Rietveld)帶動了這個用簡單線條與色彩呈現的烏托邦式藝術形態,而另一位荷蘭畫家皮耶·蒙德利安的幾何線條也成為時代的印記。這樣的城市養育出Miffy這隻小兔子就不奇怪了,牠的動作表情都是安靜的,不慌不忙的,連嘴都是個叉叉,不多話,卻精通多種語言跑遍了全世界,創作者Dick Bruna出生、成長、居住在這裡,所以Miffy的博物館隸屬中央博物館的一部份,只要在街頭問問路人bunny或是在嘴前比個大交叉,就不難找到了。

在信義誠品一樓的K'space可以索取紙本,也可以經由e-mail取得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