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9

Harvar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Ming and Joanne是我們在美國東北角的“大眼睛“,因為每次到波士頓都是他們帶著我們開眼界。這回又不例外地去打擾他們,而且在臨時決定不待在Springfield之後,一通電話,晚上10點多攜大帶小憑著車上的GPS一路衝到他們家門口。Dear Ming and Joanne,非常謝謝你們收留我們。

這幾個孩子也都是從小一起玩,Baby Iris與MS在購物車裡被收銀員好奇地“她們是姊妹嗎?我從沒見過姊妹可以玩得這麼高興。“,當年Joanne在我去學校打工時不由分說地幫我照顧MS以除我後顧之憂,所以Iris從未出娘胎就和MS一起玩;許多深厚情誼讓我們即使很久不見,還是親近如昔。

這回我們被帶到哈佛大學的自然歷史博物館(Harvar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因為這裡有玻璃做的植物標本、各地收集回來的動物標本、和礦石標本。規模之大,令人吒舌。套句博物館專家Joanne說的“將很多東西放在小小的房間“,重量級的玻璃花共有3000個標本共超過830種植物,由1886年起由德國父子Leopold Blaschka 與Rudolph持續50年完成的。有完全依照實體尺寸的,也有放大尺寸的展示,看看這個香蕉花,就知道逼真到什麼程度。


隔壁房間的恐龍化石、珍奇動物標本,栩栩如生,最後CJ衝出來,哇!好像在動物園裡,只是都是不動的,長頸鹿、大猩猩、企鵝、鯊魚、老虎,還有Dodo鳥和太多太多的禽鳥類,昆蟲,啊,因為我們都亂闖房間,所以每個人都看到不同的動物,動物的眼睛瞪得大大地,我們的眼睛也瞪得大大地跑出來,“阿姨,那些動物是死的時候,還是活著被做成標本的?!“MF問。嗯,如果像現在這樣的保護動物法大概就沒有這樣的標本出現了。

怕動物的可以去看礦物,哈哈,精彩的寶石就是這樣出來的。

果真世界一流學府,連收藏都如此駭人!

2008-04-24

Isabella Sewart Gardner Museum

Isabella Stewart (1840-1924)出生紐約,在學校結識波士頓的名媛,進而與她的哥哥-當時波士頓最有價值的單身漢John Lowell Gardner結婚(1960),搬到波士頓,因為他們各處旅遊,非常愛好藝術品,到了1891年,Isabella因父親去世得到大筆遺產,經一位懂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友人(Bernard Berenson)推薦,Isabella投入大資本收購並且計畫興建收藏的地方。 1989年,她的先生去世,她繼續這件計畫,在尚未開發的Fenway買了一塊地,蓋了一幢4層樓的建築,仿威尼斯式的中庭與樓房,雖然有建築師,但她強勢主導設計,在1903年開放參觀。一到三樓為展場,四樓是她個人的住所,樓梯分開,獨立出入。

根據遺囑,整館的收藏擺設方式不能變動,各個房間各具特色,如Titian room裡有提香的畫作、Dutch room有荷蘭林布蘭和魯本斯,其他還有各國的古董傢具、佛像、甚至某些地方建築的一部份、雕像的頭、Veronese room裡皮製的牆面,這裡最出名的是失竊的畫,這是美國藝術史上最大的偷竊事件;1990年,有三人偽裝警察在半夜通過守衛闖入館內,偷走13幅著名畫家的作品,維米爾的音樂會、3幅林布蘭的畫、5件竇加手稿,這些畫沒有出現過,即使FBI仍苦無頭緒。

整館收藏雜亂,可想收藏遍及世界各地,一個房間帶我到19世紀東方,下一個帶我到16世紀歐洲,走道可能是某個地方的遺跡,為了保存藝術作品,光線昏暗,地板黑膩。

其中也有Matisse的terrace, Sanit-Tropez, 據說她是美國第一位買下Matisse作品的收藏家。Isabella 的特立獨行往往成為小報的標題,她的穿著打扮常常驚動當時的社交圈,但是她提攜年輕藝術家、與大眾分享的慈善,最為後世稱道。

2008-04-22

for you!

親愛的朋友
看到一大箱的書有點驚喜吧?!
從上次搬家(2000)之後,就決定不再將書送出門了,因為想到時總是找不到,有些已經絕版也買不到了;尤其知道要搬到西雅圖之後,那一櫃又一櫃的書,更是捨不得放,想它們要陪我養老。
因為買書的時候,也許想的是雨天可以有事做、或是等孩子睡覺不能出門時,也可以打發時間、或是就是在書店看到的意外;往往都是帶著憂澀的心情進書店,翻翻之後,心情頓變,什麼新愁舊恨全忘了,又充滿好奇與興奮出書店的門,這些書也許看了全部或看了部份,但都交集分享了人生,或是作者與我,或是我與作者。

此時又到了人生的路口,每到路口就要想左轉、右轉、或加速直走,或迴轉,太多的牽絆總是負擔,所以就將書先做處理,因為書最重!有重量的、有情感的重。

人的“放“與“捨“總帶來“得“,如果我不是太被書所“役“,那麼可以有更多朋友看這些書,匯集起來的收穫更大。所以,親愛的朋友,謝謝你們幫我“看書“,也讓我的書到各家人家去遊歷。

ps. 一位已經是知名作家的同學,拒絕為書簽名,因為某次在舊書攤看到另一位文友署名給朋友的書被貼上標籤販售,不平之餘,決定買下再回送給原作者,“看看你簽 名的書到哪裡去了?“;聞者皆莞薾。也曾有同感,但是當自己在分送藏書時,卻忍不住將幾本朋友寫或翻譯的書也送出去,因為太好看了,在這裡大家也買不到; 希望多年之後別被老友翻舊帳。

pps.怎麼沒想到將出門的書編號裝袋,就像上回在芝加哥看到的“請將我放在別人拿得到的地方“FREE BOOK,這樣吧!如果你有Charlene送出去的書就到blog上留言吧!讓我知道我的“書孩子“流浪到誰家。

2008-04-15

Marjane Satrapi


一開始,她就韃閥圖文小說(graphic Navel) ,她說她的書是comis,她是cartoonist;為什麼來到美國就要變成graphic novelist,這是錯誤的。似乎只是美化大眾不是看漫畫;當年她到了法國,有人送她一本漫畫,她的反應就是“漫畫不是給小孩看的就是給低智能的大人看的“,那送書的人是什麼意思?但是今日她以身為漫畫家為榮,誰要當圖文小說家!

就在一陣暢銷聲中,有位法國製片找上她,她一點都不想拍成影片,因為她認為看漫畫的人是動態,看電影的人是被動態;所以她就東扯西扯,她想拍動畫,“可以啊!“她想要黑白的,“可以啊!“她想要這個、那個,反正就找麻煩,沒想到製片一口答應,讓不可能變可能。有人問為什麼用法語拍,“因為動畫是先配音,再畫圖配嘴型,所以必須先決定語言,而人在巴黎,即使配樂都是法國人,所以自然就捨法西語用法語拍,就像科波拉的瑪麗安東妮皇后一片,奧匈帝國的德語也變成英語。“
拍動畫片,讓她感覺自己是跳進水裡才知道不會游泳,每天和上百人共事,即使經過六個月了還是無法適應,直到習慣的時候片子也拍好了。

她的直爽讓聽眾笑翻了,就像persepolis一書裡,苦難也會心,Life is full of surprise!她的祖母是位令人驚訝的女士,有人請她說一件有關祖母的故事,“有一天放學回家,她問我今天學了什麼?我說學一件很重要的事—說謊不好,祖母說'看情形!',因為祖父在監獄裡說謊才能保住一命;接著又說,'偷竊不好',祖母也說'看情形!'因為她也偷過麵包給無家可歸的人吃;所以凡事不是黑就是白並不是最好的解釋,'看情形'變成很好的判斷,但是心中一定要有道德準則。

當然,以她今日的成就,由國際看,是榮耀家人,但是她提到的革命、先朝,還有許多禁忌的事,如果她一返回伊朗,可能無法回到國際社會,她又很直率地說“我一點都不想坐牢“,所以自然遠離家鄉。書名persepolis指的是古波斯的城市,用對古波斯的懷念與珍惜那塊土地的心情,Marjane展現近代伊朗人民的想法。強調文化與教育才能讓人們變得“少笨“,人類其實只有兩種,一種“少笨“,一種“多笨“。

聽眾形形色色,可以看見許多伊朗型的女子,體型較壯,有厚厚挺挺的鼻頭,大大的眼睛;還有許多年長者、中東或伊斯蘭教徒也不少,但是不論膚色或種族,都會被Marjane濃濃的、對人類的厚愛而感動,因為不論東、西、南、北,基督教、回教、佛教、甚至印度教,都曾有殘忍的事實,唯有發揮平等的愛,少用藉口,人類才能更好。

2008-04-12

Compassion

今天早上,送姊姊們上學後回家的路上,不小心開到高速公路的大學出口,塞車停停走走了20分鐘,很訝異星期五怎會如此擁擠?才想起達賴喇嘛本日在大學的禮堂演講。

從4月11日起,到15日。西雅圖地區發起一項Seed of Compassion活動,目的強調養成孩子的同理心、慈悲心。活動中同時有達賴喇嘛與年輕人對話的場次,入場卷是一件T-shirt;在世界變得貧富懸殊、強國侵弱的此時,培養年輕一代的同理心、見義勇為的精神成為迫切的需要,再不做就來不及了。

一位女孩正在哭泣,因為她的鞋子太破舊,一些小朋友在旁邊嘲笑她,此時,另一個女孩換下自己的一隻鞋,與她交換,這無言的動作就在告訴其他人,“你如果欺侮她就像欺侮我!“,這樣地制止校園霸凌;“看到那女孩的做法與想法,讓我們看到希望“成立Roots of Empathy 的Mary Gordon表示,這就是同理心的種籽植入童心的具體表現。

同時還有許多網站可參考:
UW's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nd Brain Science
Listening Mothers
U.S. Dep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site on bullying

2008-04-06

繼續呼應“女孩的閱讀“

閱讀需要引導,雖然說開卷有益,我也看過瓊瑤小說,還更嚴重地看過英國戴安娜的繼祖母卡德蘭的愛情小說,也看倪匡的科幻,讀完金庸,看不懂笛卡兒、更看不懂存在、或是黑格爾,如果拿了托爾斯泰可能就被重重的書壓昏了;所以嚴格說,我年少的開卷並不有益,因為沒能真正導入閱讀經典。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為什麼讀經典“(Why Read the Classic?)常駐我書架,也只能欽佩他的廣泛與深入的閱讀寫作人生,對自己使不上力,就像在家裡掛著喜瑪拉雅山的峰頂,自己連爬坡都有困難;因為如此,往往督促自己深入閱讀,卻發現站在書店架前竟是最有效率的閱讀場所,而家中的沙發是最舒服入睡的地方。

幾年來帶著一群孩子看圖畫書的同時,更驚覺人文修為的不足,這樣的人生捉襟見肘,只憑傻勁不是辦法,真的要用心練功般的心情,才能深入閱讀大書小書。這自我的期盼,就伴著我顛顛簸簸前行。以自己的錯誤示範來呼應女孩閱讀,似乎有些慘痛,但是人生不痛不長,中年的我已知道千萬別為了怕痛而不長進。

如今看到女兒們隨著人文課程,深入非洲、中南美、歐美文學、亞洲經典,深知讀了古典才知道現代的出處,從美學、音樂、建築、文學、縱橫構成的歷史與文化,都是這樣的推演;即使一本流行的達文西密碼,作者對數學、符號學、宗教、藝術的涉獵都令讀者驚嘆。難怪孩子們除了閱讀之外,總期待有Elite's talk來增長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