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8

杜樂麗法國茶館

就在尋訪台北哪裡有MF茶時赫然發現有一家號稱有150種MF的茶館,杜樂麗,在延吉街110號B1,恰好到延吉街找眼鏡店,所以就近參觀。

除了MF還有其他的茶,一樣一樣都可以品聞,所以好玩極了!卻只有星期五-星期日的12-22開,有點可惜,幸好詢問之後,才知道1/10之後的營業時間改為週三到週日的13-21。

值得一提的是店裡的馬得蓮非常好吃。也知道吃了不少奶油啦!入口就知道料好味純。

2008-12-12

Ghibli Museum

《崖上的波妞》的票房,證明動畫還是大家的最愛,我們熟悉的日本動畫,如移動的城堡、龍貓、紅豬、神隱少女都是宮崎駿先生與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2001年10月1日,在東京三鷹井之頭公園旁的吉卜力美術館正式開館。美術館工程就像吉卜力的動畫,講究每個細節,要讓每個孩子自在地在裡面玩,所以雖然是美術館,卻從來沒有導覽,不會有人告訴你:「這裡是什麼…」,「往哪裡走…」之類的話。因為對參觀品質的要求,館方控制每天參觀人數,要先預約進館時間。在日本境外,如台灣,可以請旅行社代訂,用劵到現場換票,若已在日本境內,就直接到Lawson便利商店的售票機,在Museum欄內很容易找到,即使語言不通,店裡的人都相當樂意幫忙,只要等機器印出劵和旅客指示圖付上款項即可,真正的票是用類似底片做的。室內禁止照相,一樓詢問台可以買得到日、英文簡介和館內相片。
在這裡,常常可以看到小學生成群結隊由老師帶來參觀,還有許多觀光客和扶老攜幼的家庭,就像每一部吉卜力的影片,老少皆宜;館內動線不受限,很容易就跑進跑出穿梭戶外與室內,所有的彩色鑲嵌玻璃窗戶都是用影片裡的角色或風景為主題,連到洗手間的玻璃都是動畫裡的故事。

室內鳥籠式的樓梯由一到二、三樓之間,也可以直接回到二樓的圖書室或禮品部,有的小朋友進入館內只在這個樓梯上下玩,爬到三樓後從別的樓梯回到一樓再重複,把美術館當遊戲場,其實這也是設計的一部份。

最受小朋友喜愛的是大型的龍貓公車遊戲室,小朋友們爭相丟著黑色的毛球(像電影裡到處跑的灰塵),躲來躲去。在排隊進去之前,館內工作人員先拿圖片說明了基本的禮貌和注意事項,除了日文也有英文說明,一次只能進去10個身高130公分以下的小朋友,直到確定每位要進去的小朋友都清楚遊戲規則才放行。

館內有兩台手動放映機可以試用,利用這些動畫的基本概念吸引每個人,轉動膠片時因為速度不同製造不同的畫面效果,操作的人就可以控制影片裡人物的動作快慢,或往前或往後,用同一串的底片產生不同的畫面,感覺自己就是放映師,有機會一定要去試試看唷。

有個模擬吉卜力工作室的展示間,牆上貼滿了各個時期的草圖,地上一整個玻璃罐的鉛筆頭非常特別,每一支差不多是小手指的長短,原來是吉卜力工作室的鉛筆,用到短到握不住時,他們就將兩枝鉛筆的兩端連結,露出兩端尖, 再短到不能用時,就套上一段10公分長的空筆桿,加長之後比較容易使用, 直到用盡,才收集成桶,這一桶一桶的鉛筆頭就代表了工作人員投注的心血,當然也是提醒大家愛惜東西,我還注意到他們用的都是日本三菱牌鉛筆。
戶外有座椅和飲水機,像魚的長條椅和飲水機的側邊還有轉動的把手嘰哩嘎拉作響讓大家玩。往回走,在院子裡的水井,也真的可以打水上來,滿出來的水,順著紅磚砌成的小水道流進像臉型的排水孔蓋,也讓大家知道簡單的排水功能。往上走,順著鐵梯走上屋頂,《天空之城》裡的大機械兵倚立在蘆葦叢中,有4公尺高,許多人忙著與他合照,背後隱藏了一個祕密的日式公園,讓參觀的人撥開繼續探訪。
飲食區簡單方便,可以自己帶,也可以點用熱狗、咖啡,大概是整個館區內最容易拍照的地方,也就由這裡出館,遊客幾乎都是一邊走一邊回頭看,還想再來吧!


2008-11-05

Mariage Frères

本來只為了想好好寫下我喜歡的茶、茶餐廳—巴黎Mariage Frères 的記錄,演變成拖拖拖,讓這個blog幾乎掛了,意外的是沒想到事隔幾個月,還有機會到東京的分店,看著杯子圖案已經從白底的logo換成紅色的雪橇圖,趁著一邊喝茶, 趕緊一邊動手,記下與這個茶店的緣。


這已經變成我最喜愛的茶店了,相遇的故事只是從一只茶罐開始,多年前,在誠品的某個拍賣場合中,看到一個黑色包裝的茶罐,只剩一種,沒有別種味道了,我甚至不知道這是什麼味道,只因為當時旁聽法文,知道這是個與紅色有關的,天真以為喝過的茶也不少,應該沒問題;與Nil Rouge就這樣相遇了。罐子精美,茶也不難喝,倒是茶的樣子和味道與我味覺中的茶不一樣。


MS某次為了美術課的靜物,找到這個罐子,就因為她一邊畫,才仔細看了這罐子上的Logo,茶產地寫著Chine, Formose, Ceylan, Inde,她驚呼,哇,這茶怎麼這麼cool,“哪裡是Ceylan?“ “這公司知道Formose和Chine不一樣ㄟ!“這正是法國茶教我的。

今天,你如果到MF的茶座,拿到的menu,都可以選不同產地的茶,當然,除了上述四種產地,還有日本的;基本茶色就是黑、白、紅、綠,加味之後因為底茶的不同自然表達不同的味道,black tea就是所謂的紅茶,是發酵過的深色茶、white tea較清淡,未經過發酵的;紅茶是非洲數百年的茶飲Rooibos為主,沒有咖啡因,健胃整腸治憂鬱,綠茶就是日式的細絲狀茶葉。譬如添加花香或果香之後,因為茶的底為不同所衍生的各式加味茶成為MF的特色。購買茶時,先選茶罐決定份量直接加入做成個人包裝,或就是用防水紙袋裝,回家再密封。



店內使用的茶壺都是黑或白色的厚瓷,外面“穿“上一層“盔甲“保溫,就像巴黎左岸的著名咖啡館如花神(Cafe de Flore)、雙叟(Les Deux Magots)也都是用簡單的厚瓷杯保溫咖啡。


除了茶有特色,甜點、茶點都是水準之上,肝醬三明治、冰淇淋+水果、馬德琳蛋糕、英式鬆餅絕不能錯過。吃完之後幸福感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館內的服務人員和售茶與櫃台的人都是一襲米色麻布衫,儒雅得不得了。

2008-10-16

Museum d'Orsay, July 3, 2008, Paris

當台北展著由奧賽美術館來的米勒名作時,我們正在巴黎的奧賽美術館,雖然這是我第四次到巴黎,卻是第一次進入d'Orsay。我們選了週四的晚上來,因為這是每週唯一一天開放晚餐的機會。

正6點,餐廳門口已經開始排隊了,後面的夫婦推著年邁的母親,說著英語,從溫哥華來的,想著如果一位年邁的母親必須坐著輪椅旅行,晚輩還能陪伴飛這麼遠,必定相當可愛,體貼。果然我如此表示之後,老太太非常感動,將功勞全部轉給晚輩,推著輪椅的甚至也看不出是兒子還是女婿。只見一家三口有說有笑,或也許是我想太多了,當時的情景真的很感人,就像夫婦推著嬰兒車一邊聊天,因為旅行不僅僅是費用,還需要心情。

我們都選了晚間的特餐,節省時間以便餐後有足夠的時間逛museum。這裡由火車站改建,所以特別挑高,不像羅浮宮因為由皇宮改建,總是一間間的加上走廊;奧賽美術館的成立,完全是找地方放19,20世紀的藝術作品。改造建築有趣的部份是那種穿梭車站的前方與夾層的感覺,既隱密又開放,明明看不到的地方,地圖上卻有指標,樓梯也不會直接到,總是這邊換那邊的樓梯。當時有一區特展是巴黎歌劇院的建築,館方利用剖面模型,簡單地說就是將歌劇院像蛋糕似的切開,看到層層疊疊的內幕。觀賞者的腳下是用巴黎地景做成的模型,以玻璃覆蓋為地磚,我們就像漫步在立體地圖上。

竇嘉的舞者雕塑、雷諾瓦、梵谷、馬內、畢沙羅、一幅接一幅,MS說有一個義大利字的意思是“too much art“最適合形容我們的狀況。

Angelina, July 2 2008, Paris

我的café au lait

著名的Mont Blanc

事隔3個多月了想來仿如夢境,如果不是有相片為證,很難相信到此一吃。
即使今日提到Angelina馬上令人聯想女星之名,Angelina其實已經在rue de Rivoli上100多年了,來到這裡,有進入時光機的感覺,其實我不愛喝熱可可,但是我可以嚐嚐女兒的,我不需要整個Mont Blanc(栗子蛋糕),也可以挖MS的,雖然翻遍部落格或食評家的網頁都是說這兩樣最特別,只要到Angelina就要這兩樣。

我看到的是帶位者的驕傲,要我們排隊時的面孔酷比明星面對等簽名的粉絲;等到位子時,又有法國人的浪漫,對著我們說,“美麗的女孩們,請跟我來!“真是比魔笛還有用,他領著我們到最裡面的角落,最後一張圓桌,一路看到觀光客、本地人,或忙著拍照、或吃東西;我要的是總匯三明治,自從在巴賽隆那吃到覺得萬無一失的一餐後,就想嚐嚐各家的總匯三明治,因為塗醬、燻肉、蔬菜,只要新鮮都好吃,而且各家配方不同,雖然名稱類似,全不一樣。

MF的是燻鮭魚總匯三明治。CJ喜歡巧克力蛋糕、MS邊吃Mont Blanc一邊想著外婆最喜歡栗子蛋糕,一定要找機會帶她來吃,每個人都滿意得不得了,我和MF都覺得此地食材新鮮,隨便塞在麵包中做成的三明治就很好吃。最後,當然要到2F的洗手間觀察一下,雖然東西、地方都舊了,但是乾淨、清爽,有如在舊皇宮的感覺,裝潢的線板和色調,都不是新房子或新裝潢能有的效果。

我在門口的外帶櫃看了許久,想買一樣紀念品,最後挑了一罐茶。想要回家再嚐嚐Angelina的味道,但是回到台北之後,決定送給一位一定知道我在想什麼的朋友。

2008-10-15

2008台灣豬排節

自從上週三不經意地吃了一份日式炸豬排後,小孩對這種“大肉“特別有好感。原因是原先“不餓“的小孩竟然吃了媽媽的半份又加點另一份。所以,這個小週末我們的進補餐就是豬排飯。

以前常去的知多家、Ko紗舞縭、現在的仟草勝博殿,或者超市熟食部都提供這種油炸食物,明知道不夠健康,卻頗開胃,肉的處理先後程序,馬虎不得。有的還夾著乳酪,有的將里肌肉片層層相疊,代替原先用里肌或腰內肉塊,炸出整塊的肉塊,配上高麗菜絲,當然有的店強調家的口味,有的強調數十年老店經驗,有的強調新鮮的油,或是醬汁特別。名谷屋有著名味噌味的矢場豬排,當然許多店家還有咖哩味的。

這樣的油炸食物,千萬記得加上蘿蔔泥降降躁氣,在日式烤物、炸物都不忘配上清爽的蘿蔔泥,出了日本有些地方的白蘿蔔價錢太高或品質不好,就被略去,但是如果在歐、美地區,吃炸物和烤魚如果懂得要些daikon orushi(大根おるし)還是會得到店家小小的尊敬。

用餐之後,得到一本手冊,“2008台灣豬排節“,如果還沒想到明天的菜色的話,捧捧台灣豬的場也是美事一樁。

2008-09-30

讀了沒?

一位美國奶奶對我說,這輩子要看3回芝麻街(Sesame Street),一是當小孩時,然後當媽媽時,最後是grandma時。在1960年代末,Children's Television Workshop 的創立主旨是要將病媒傳遞給3、4、5歲的孩子,媒介體是電視,要傳染的病毒是“literacy",發起人Joan Ganz Cooney是位電視製作人,她希望引發一個傳染病讓貧窮無法上學的孩子也能“染病“,到上小學時和一般上過幼稚園的孩子能力相當。的確,這個讓孩子每天看一個小時的節目真的傳染了許許多多小小孩,教他們看書、認字、數數兒、還有尊重、自信、禮貌。-- The Tipping Point

柳田邦男說人生要三讀繪本,小時候、育兒期、和人生的後半期。大人為自己讀繪本(圖畫書),把繪本當自己的書,人生在世,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答案都在書裡。-- 繪本之力


這就是柳田邦男提出的“人生三度繪本“演講的宣傳單。

2008-09-25

台北也有PAUL

i eat
相繼在London, Paris吃到的麵包店PAUL,在台北仁愛圓環邊開了分店。想著我們清晨在倫敦只見一家像小時候黃黃的燈的麵包店,乾乾淨淨,還有桌椅內食,就像在家想好好吃早餐的心情;不料,在巴黎火車站也看到了,趕緊買了一包上車享用。清晨,最好吃最開胃的還是croissant。

在法國已經有330家分店的麵包店,其他分佈美國、英國、日本、中國、土耳其、瑞士、約旦、荷蘭、比利時、杜拜、西班牙、科威特、黎巴嫩的,如何控管加盟店還是連鎖店的品質?原料!機器!地點!

就在台北與世界同步,發現恐怖的有毒又毒不死或被毒死也不知道的中國原物料問題時,看到PAUL的出現,與排長龍等用餐的盛況,不禁佩服“堅持古法製造者“的代價與收穫。

台灣麵包的綿密感與細緻,長期受到日式糕點、麵包的影響,歐美麵包的嚼勁、粗食、無防腐劑又得耐放的特質在台北還很少見。PAUL麵包店創立於1889,除了傳統雜糧麵包之外,到了1958,開始擴充麵包種類,提供有別於當時流行的白土司麵包之外的精緻麵包,就像我們現在在店裡看到的可頌、蝸牛捲,還有蛋糕、三明治;會做糕點的朋友都知道起酥麵包類需要用大量牛油,才會又酥又香,Charlene今天已經吃了一個蘋果派和一個葡萄乾蝸牛捲了,芳香可口, 如果看了"No reservation"這部電影的就知道兩位大廚對話說法國菜的三大訣竅: butter, butter, butter。

台北的PAUL由將“老子曰“打入法國茶市場的葉兩傳先生引入,文化、美食的交流,與市場需要恰好match,欣見台北的美食越來越多元。不過,我還是得喝喝茶消消油。

2008-09-21

吃在台北

紐約時報旅遊記者Matt Gross竟然是台灣女婿,他寫的勤儉遊歐洲專欄,除了去的地方精彩,相片也非常吸引人。我將他放在電腦上方便連結瀏覽的區塊,真希望有一天也有這樣的能力遊玩。

今天他寫了一篇有關台灣的吃,由每天看The New York Times的MF轉寄過來,她很關心媽媽在台北有沒有好好吃,荒廢了一個月的blog再度復生,我們住在台北、生在台北,這些都在身邊。

從鼎泰豐、食方、喫飯、阿宗麵線,到Aoba、永和豆漿、Kiki;珍珠奶茶、臭豆腐,在2008年北京成為世界光環之時,台北踏實的喫與民主竟然被忽略,除了這位台灣女婿伸張吃的真理之外,吾島之民更要自珍。

2008-08-21

時間的齒輪 Aug.13-14, 2008

時間的齒輪是恩田陸的科幻小說,分上下兩本,買了半年才找到時間看,就像書評寫的,剛開始有些沈悶、摸不著頭緒,一但進入狀況就放不下了。

這記載了1936年2月26日日本的軍系與保皇系的政爭,聯合國人員試圖用時光回溯的辦法矯正歷史,避免後來發生的軍國主義擴張侵略他國,所以情節就穿梭在來來去去和時空保護罩之間。記載中的歷史與實際發生的一定有出入,而多少是所謂“容忍誤差“,即使身負使命的人在其中多想改變歷史,也只是徒勞。

科幻小說不外乎在時間、空間的變化上動手腳,忽前忽後,也用來滿足讀者對未發生的過去的好奇,譬如說,我如果當時沒有買水果以致於提太重走不遠,會不會那天的經過就不同了,因 為人生的環節隨時需要做決定,我在旅行的途中隨時因應天氣、時間、體力、期望所做的決定當然影響到下一個事件的發生,交叉路口走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就是不 同。即使走回去重來,在書中叫“修正“,都會影響歷史,但是這件重來,下件重來,也可能又回到“歷史(往事)“上。

常有人有déjà vu(似曾相識)的經驗,明明今天發生的是件新鮮事,為什麼曾在夢中見過?難道我們也有預見未來的能力?或者空間並不是3D?

越清楚過去是不可“修正“,越要珍惜我們已經有的“歷史“。

2008-08-20

Paris - June 30, 2008


跨國火車行到巴黎,我們住進第六區一間剛裝修好的旅館,門口還有拆箱等待垃圾車的紙盒,地下室還是油漆未乾,洗手間男女不分的狀況;所以住宿六五折,網路上我們先預定3天;一路上都是邊玩邊找,幸好MS一身工夫,帶著MacBook一路被媽媽追著訂旅館。一進到旅館,住了一晚,媽媽就決定和人家bargain價錢多住幾天。因為太舒服、太方便了。

來了大學同學的妹妹帶著我們吃中飯,堅持請我們吃一家好吃的冰淇淋,Amorino,全部以新鮮水果製成的義式清冰淇淋(gelato),之後,每天只要經過這家冰淇淋分店,大家都忍不住誘惑要再吃一支。每位服務員都像拿著湯匙攪和調色盤似的,一瓢一瓢舀起來的冰淇淋就像花瓣,層層疊疊成一朵花。

才知道,已經有甜食評家David Lebovitz將其列為巴黎最棒的冰淇淋店。我們最喜歡的口味有mango, yogurt, grapefruits, raspberry, lemon, and coffee.

2008-08-03

Train from Barcelona - Paris, June 29 2008

早在24日,我就拿著Eurail Pass到Barcelona 的車站兌換6/29由Barcelona往巴黎的車票,跨國的寢鋪需要多付費用,一人要78歐元,也不是小數目,但是想到小孩們也都沒有夜鋪的經驗,四個人擠在一間應該滿好玩的,路途本來就遠,如果白天搭車會太無聊。加上MF向來喜歡柯南、Agatha Christie等偵探推理小說,可是很期待唷。這種來回於Barcelona Franca車站與Paris Austerlitz 車站的直達車就叫Joan Miro。

但是Barcelona的Franca車站裡的售票口只有兩個人,下午兩點多讓我們等了40分鐘之後,售票員只說“no English"就打發我們,太可惡了,就算沒有英文,還是可以看懂我的日期、目的地、人數呀,一點服務精神都沒有,所以我們再往車站服務處詢問,問清窗口號碼之後,他們的“長官“馬上打了一通電話嘰哩咕嚕地只說不聽,再告訴我們回窗口取票。這樣一折騰,花了近兩個鐘頭才完工。

為了確定沒買錯票,當晚8點半,我和MS又拿著票回車站問Joan Miro當晚的車掌,我們的票是不是四人寢鋪、這樣的票對不對,生怕被售票員擺一道。

29日到了,孩子們剛從網球營出來,趕緊到旅館泡澡,聽說CJ已經因為洗澡間太小拒絕沖澡4天了,這臭小豬。
中午退房到晚上還有7-8個鐘頭,於是,將行李寄放在中央車站(Barcelona Sants),繼續在Barcelona的市區逛逛,到Gaudi晚年居住,著名的Park Guell(奎爾公園)走了一圈。等到晚間7點提領行李還得再搭3站到出發的Franca站,媽媽和CJ負責看行李,姊姊們飛奔去買最後一趟冰淇淋,這家水果冰淇淋是我們對這個城市最深的眷戀。

能夠上車時,我們就快步上去,想盡辦法塞進所有行李,MF、CJ就換好睡衣準備睡了,一直說好多天沒睡好,媽媽和MS試圖在車上閱讀,很快也昏昏沈沈的,媽媽被轟轟的火車聲吵得睡不好,我們的行李太多了,擠到出風口,半夜被熱醒,而且覺得氧氣不夠,這種車箱旅行是很現實的, 一分錢一分空間。幸好我們有伴,不然半夜是很驚魂的,媽媽被悶得醒過來之後,只好到房間外的走道走走,想像Agatha筆下的Poirot在車箱間辦案,頗恐怖的,火車快速在黑夜中前行,空無一人的走道,按了也沒反應的服務鈴,有什麼閃失都沒有目擊者,經驗難忘。

這種車箱房間裡有四把椅子,但是如果將床翻出後,下鋪會自動蓋上椅子,就只剩床和床之間的走道,此時,頭頂的空間被我放進兩個小皮箱和球拍袋,下鋪再橫躺疊著兩個大皮箱,MS和媽媽都是縮著睡,走道還有兩個大皮箱,要打開門還得側身才能進出房間,角落塞著小提袋,無處不滿,倒是看著上鋪的MF和CJ香甜的睡相,霎是舒服。

媽媽真正入睡後可能已經2點了,7點多到Orlean,9點就到巴黎了,與上班族一起衝擠在車站裡慶祝一天的開始。

2008-07-29

Loving Frank, by Nancy Horan

Reading during June 20-27, 2008
Frank Lloyd Wright是美國20世紀的傳奇建築師,他的許多創舉,與天然環境結合的理念,或是所謂的有機建築(organic architecture)與歐洲的高地(Antonie Gaudi)相呼應,差別是Wright往平面發展,在市郊新興住宅發揮長才;Gaudi在有限空間往上發展,即使在市區夾縫中也能冒出奇特的建物。

書的封面用了Frank Lloyd Wright著名的鑲嵌玻璃窗,幾乎是註冊商標的圖案和鮮黃色的光彩,讓這本書在書架上非常吸引人,所以一上架就被Charlene列為目標,但是精裝本又重又貴,沒想到幾個月之後平裝本就出版了,引用書評說的“如果Frank Lloyd Wright讓你拿起這本書,那麼Mamah(讀音may-mah)才是讓你看完這本書的原因。“的確,這本書跟著我旅行,讓我一路上只想看完它。終於,在半休閒渡假的心情下,在旅館內讀完。也因為與旅途上的許多巧合,讓我想了許多事情。

Mamah與先生Edwin Cheney從結婚就與娘家父親、妹妹住在老家的房子,直到父親去世,先生為了讓他們有個不一樣的住宅,邀請當時年輕、活躍社交界又具創意的Frank Lloyd Wright主導設計翻新。進而演變出婚外情,為當時社交界與社會所不容,加上Frank 的妻子不願離婚,所以終其一生,Mamah都沒有與Frank結婚,也奉行她的“自由人生“的意志,以為愛比任何證書都重要。時空背景是一百年前,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正是德、法受到瑞典Ibson影響,開始女性自覺的潮流,因為出版品的傳遞,美國也悄悄開始。

書分類為historical novel,作者的確深入鑽研史料,但是有些對話部份或許多細節的前因後果絕對是猜測編纂的,因此不能稱為傳記或回憶錄性質的書籍,好處是作者不必負責情節,因為小說總是捏造得多。

FLW(1867-1959)沒有科班建築學的學歷,自學或為徒,深具實驗精神,早期凡是不曾使用的工法,他都先在自宅試驗。Mamah(1869-1914)根據記載,是密西根大學的文學學士,能使用6種語言,所以當她與FLW在歐洲時,德語、法語、義大利文、又學了瑞典文,什麼都能讀。

作者Nancy Horan從小住在芝加哥郊區,走過幾間屋子就是Mamah以前的宅第(現在已經是一個B&B的旅社),幾年前Nancy參加寫作班,老師對她的評語是“技巧完整,只等待對的題材。“ 直到她找到這個故事,她開始寫第一個版本,用不同的人物為第一人稱,之後又寫作第二個版本,最後完全以Mamah的觀點寫下這個版本,這是她的第一本小說,目前住在西雅圖。

這是場悲劇,但是我猜想作者除了翻出一段歷史,要傳遞的還是女性自覺,Mamah放棄安定的生活、豪宅、孩子,得不到家人朋友的諒解,稚齡孩子找不到媽媽,獨自孤獨傷心,若說只是純為自覺有點牽強,該是情慾牽掛,或是找到知己的感覺無法取代,激情發展到只能往前走,沒有退路,她追隨Frank到歐洲、獨自在德國研讀瑞典文,想藉著翻譯瑞典女性主義先驅Ellen Key的書籍取得收入也不受出版商的青睞,回到美國連家門也不敢靠近;為了婚外情,當然FLW也得不到好的或是大的工程發揮,他們被困在僅限的自我滿足的圈圈。事情直到家裡的工人個性怪異無法與其他人相處被Mamah解顧,心生惡念揮斧燒,結束Mamah與孩子和其他4名工匠的生命,才似乎告一段落;FLW在重建的過程也將屋子的灰燼拌入,將有機建築的理念推到極限,在他餘生的創作,也被Mamah對親近自然的個性深深影響,他在Arizona的自宅名為Taliesin West,不過如果Mamah能預知她的人生的話,不知她是否能繼續堅持為愛的犧牲;感覺上,她成為Frank Lloyd Wright的有機原素。

2008-07-27

Breakfast & Supper - June 27, 2008

米蘭之行其實很隨性的,因為送MF和CJ進網球營後有了空檔,在巴賽隆那臨時上網買張機票就啟程了,但是一但進入這個以時尚工業聞名的城市,除了一窺目前的流行,能想起來的藝文活動就是聽歌劇,城裡具指標性的La Scala,著名的斯卡拉歌劇院,直到六月底都是La Traviata(茶花女),但是一票難求,即使加了代購費用還是買不到,只好作罷。

我們住在一個住宅區學校附近的旅館,只有17個房間,標榜住得舒服就像回家,管理人員少,晚間就關門了,比較像宿舍,有早餐供應,一張大長桌擺著一份一份的餐具,自助式的歐陸早餐,乳酪、生火腿、水果、雜糧穀片…份量不多但是精簡可口。看一下網站上的相片就可以想像。是我們這次旅行最奢侈的旅館,我們睡飽飽吃飽飽才出門,搭乘一趟1歐元的tram走到腿酸再找地方吃第二餐,所以一天兩餐就夠了。米蘭的公共交通日程劵3歐元,單次1歐元,以我們的腳程,發現一天只要兩歐元就夠了,以Duomo為中心,一天往西、一天往北、一天往東,就差不多了。

流行的東西已經變成全球性的,來到產地反倒不覺得特別,可想而知,文化遺產才是寶。旅行的我凡是買、看總想要找要看“只有這裡才有的“。

想起修復多年到1999年才又開放的“最後晚餐“一圖,探聽一下才知道並不是想看就有,必須先上網查詢,若有空位才能預約,我們請旅館的人員幫忙預定,卻一直沒下聞,所以星期四趁著早餐之後,到櫃台查詢,進入參觀網頁時正好有空位釋出,所以我們就拿到隔天下午的兩個入場許可。門票為6.5歐元加上1.5元預約費,語音導覽兩人5元。控制每間隔15分鐘進入約20人,時間到就開門,當然時間到就趕人。

“達文西密碼“一書的盛行,讓大家都想看看真正的“最後的晚餐“,倒底是不是隱藏了一個女子或多一隻手?這幅1494-1498年由達文西在牆上直接用他認為易揮灑的方法取代普遍使用在溼壁畫(fresco)較不易刷開的技法,這樣的方式能畫出較生動的人物表情說故事,與以前的壁畫風格不同,之後幾百年間,屢經覆蓋與整修,1943年間整間的教堂幾乎毀於轟炸中,幸好這面牆有遠見地被以沙包保護,最近的一次修復將過去覆蓋的盡量去除,可以看到一些書籍上的畫與現況並不盡相同。

最可惜的是這個牆面歷經某位主事者開了一個門,所以耶穌的腳部不見了,我們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拖鞋和完整服裝,但是看不到耶穌的腳和鞋子。

2008-07-04

Milano Teatime, June 27 2008

從雜誌或報導上看,據說全世界的Park Hyatt都有一種特有安靜的氣質,因為從來沒有進去的經驗,也很難形容對它的感覺,譬如電影Lost in Translation曾借景東京新宿區的Park Hyatt Hotel為主要的背景,這次在米蘭就大膽地走進位於Duomo 旁的Park Hyatt Hotel ,位於角落的簡食室提供茶、咖啡、簡便的麵食與沙拉,採用黑與米色的裝潢與桌椅,食材清、簡、新鮮,體貼適時的服務,加上合理不亂加的價格的確讓我與MS享受了美好的下午,一壺茶喝了兩小時,還持續添水保溫,一旁還能看到許多氣質美女進出,不知不覺也挺起腰桿正襟危坐,以免有礙東方人形象。

接著我們穿梭在Galleria的內巷,趁著打對折幫MS買了一個可以當書包的大皮包,扛著唯一的戰利品想再走進大教堂說再見,朝著大教堂走,已經太晚了,大門已關,看到附近有傷心的靈魂撫摸著緊關的大門上的銅雕念念有詞,也有就在大廣場打坐休息的,最近幾晚廣場都有大銀幕的歐洲盃足球賽播放,即使天黑了,都還有狂熱的球迷駐足或臥躺著看球賽,即使意大利已經輸給西班牙,足球的媚力依在,何況還有許多異鄉人在米蘭是支持不同球隊的。

拿著地圖的觀光客絡繹不絕,我們母女總是有聊不完的話題,邊走邊說,我察覺到背包輕輕地動了一下,回頭一看,那兩個拿著地圖的女孩一臉無辜,我已經知道她們和我們同方向一個路口了,也讓過她們走到我們的前面,沒錯,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米蘭扒手,所以我也不客氣地吼她"What are you doing?",當然她們不會理我的,就訕訕離開;之後,我們將皮包夾得更緊,走到Duomo東南角的公車站等公車,此時還在討論剛才的反應,因為以前聽說過有人藉著問路來吸引注意,其實另一側還有扒手伺環,所以當我大叫的時候,MS忙著看另一邊,擔心被騙。幸好我的側背包極軟,很難探手,往往連自己都找不到東西,說著說著,我們也覺得自己在公車站牌有些突兀,此地不宜久留,所以回頭往西,想到下一站上車;回到路口看到那兩個地圖女孩已經找到下一個目標了,正在探手進去等紅綠燈的東方觀光客的背包,我那滿腹未發的怒氣,猛地就對著她們大叫,果然她的手就縮回來了,也目送那兩個韓國女孩過馬路。

但是地圖女還是用無辜的眼神看著我,好似我壞了她們的事,接著走了,十步之內還有警察,MS告訴他前有扒手,雖然我預感警察不會理我們,還是證實一下他真的沒反應。接著的五分鐘,我們趕緊搭上公車離開現場,我想短期內不會再去Milano Duomo.

2008-06-28

Barcelona, June 22, 2008

有一天從網頁上連啊連地,就到了Sanchez Casal,這是由當年極盛的西班牙網球選手Sanchez Vicario的兄弟闢建的網球訓練中心,號稱歐洲最有規模的網球訓練營,所以MF就用e-mail與對方連絡,要了一些資料,因為換了教練不合,久沒好好練球的CJ也強烈表示要去網球營試試看,加上久聞Barcelona的美景,所以Barcelona變成暑假的計畫主軸。MF也學了兩年的西班牙文,CJ從年初也加入了學校的課後西語班,似乎小孩都摩拳擦掌了,MM就朝著這方向走。

簽證是一件麻煩的事,所持台灣護照由美國進入歐盟,必須有第一個入境國的簽證,但是西班牙或法國都要求當面印指紋,而且大使館或領事館或辦事處都在大城市,像我們住在西雅圖的必須到舊金山申請,的確費事,只有荷蘭具有領海人的精神在每個州都有辦事處,所以我們準備好所有文件後就與當地的辦事處預約時間,收件人是位年長的女子,一星期只受理兩天,加上問東問西,收件之後還打電話說我們在荷蘭如果只停留三天的話不能給我們簽證,我們要持有待最久的國家的簽證,所以只好改變行程與預約的旅館,就在出發的一星期前收到核發的申根簽證。迫在眉睫,加上MS要與朋友相約巴黎,所以計畫中的行程一再改變,真是計畫不如變化,只好邊走邊打算,直到出門前才知道歐洲的火車連票必須用實體寄送,即使網路購買也是要有實體才算,哈,代誌越來越大條了。

所以印證了我的旅行哲學:i travel-i pack- i buy,邊走邊買邊打包,我們的歐鐵連票是在荷蘭用網路買,寄到Barcelona的旅館,再到火車站啟用。

在Barcelona最氣餒的莫過於英語不通,西班牙語是全世界最多國家使用的語言,加上這國家的“大國“心理,會又願意聽、講英語的人實在不多,經過一座山與其他歐洲相連的西班牙其實民風很像島國。

MM經過Sanchez Casal的推薦住在離球場最近的旅館,誰知這要走到球場像是走在堤外便道般地風沙,沿路充滿全世界類似的臭水溝味和糞味,還要經過六線高速公路上方的高架橋,這是MM的最怕,從小不願走吊橋、天橋的MM這回遇到天敵,每次要看小孩就要咬緊牙根走這段10分鐘的潛能開發路。經過三天確定小孩無慮之後,MM和MS啟程到米蘭。

2008-06-26

CS, Amsterdam, June 19, 2008

在圖書館的東側還有一間像倉庫般的大樓,這是郵政大樓,暫時被借用展覽現代美術館的部份館藏,因為將來新錧在博物館區建好後,都會搬家歸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將荷蘭列入wishlist.


因為從錯誤的方向走來,沿途不是工地就是廢棄物,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現代“,難道現代就是牆上塗鴨或廢物利用?直到走進館內還質疑是不是到了毒窟還是地下交易場所?只能在museum shop買個紀念品。尤其兩姊妹們興致勃勃地說11樓的餐廳“11"被列為如果你待在阿姆斯特丹只有24小時也要去的地方,一路步行到此已經需要補給能量了,只好坐進電梯,哇!如果只有我一定不去這種地方,那電梯裡的人已經讓我小心別被碰到,不是龐克就是嬉皮,身上還有很久沒洗的衣服的味道,別提沿途停下來的壯碩橫肉刺青的工人。雖然我如此說有點少見多怪,如果你知道在荷蘭吸大麻、紅燈區、同性戀都是合法,若還有長輩被誤為毒梟斃命、身邊還有兩個女兒和幼年的兒子的話,就能了解我的緊張了。


就在我心想'何苦,要來這一遭時“,電梯終於開門,還是塗鴉和脫落貼紙的鐵門,跟著大家走進一個閃檳榔攤般的霓虹燈進口,再推進一個防火鐵門,來到一處舞台,就像歇業的卡拉ok,肚子餓得嘰哩咕嚕的我已經快發飆了,啊,想想我也不過是個"陪"孩子來探險的媽,盡量讓她們發揮吧,MF還一直貼心地問,“媽媽,這裡可以嗎?“我心想,我得趕快跟上孩子們的腳步啊#%^*...

每張桌子都有一本塗鴉本,讓等酒等菜等咖啡的客人有事做,所以CJ搶先一步,拿出剛剛買的三角粗鉛筆,畫了幾張讓大家驚訝的圖,難道?難道?小孩受到什麼啟示,竟然也用這樣“現代“的方式表達自己。

這個地方望出去就是NEMO 科博館、港口、城的新舊區放眼在望,食物與茶點都有相當水準,難怪是必去的地方。只可惜營業已近尾聲,隨著新館落成,這"11"將成絕響。

ps. 目前無法張貼相片,後補,但是可以從youtube 上看到別人放的影片
pps. 相片已補上

2008-06-23

Amsterdam, June 19, 2008


這是阿姆斯特丹市的國立圖書館,就在港口邊,鐵道旁,中央車站的東側,有點難走,但是到的時候才知道來者多半是騎自行車的,他們停車的方式沒什麼規則,似乎是有地方就可以,當天風大到走路都不穩,車子也被吹得東倒西歪。


圖書館外可以看到一格一格的房間,裡面空間開闊,放了許多當代設計師的“名椅“,內部寬敞明亮,地下一樓圓弧形的組合架是童書部,


一樓整面牆架上的是雜誌,吊燈與獨立區間在空間的利用上雖然奢侈,但是開闊的感覺是無法取代的。

2008-06-22

Dick Bruna Huis, Utrecht, Netherlands


承襲荷蘭對光、彩的敏銳,Dick Bruna自認受到Leger, Matisse, Piccaso,的影響在線條、剪貼、色彩上開創自己的風格。荷蘭名建築師Reitveld的稱讚也是他一生重要的鼓勵。
在Utrecht的街道上看到許多腳踏車前面後面都載著小孩,小孩穿著Miffy、用Miffy的餐具、騎Miffy的車、沿著河道的古董店商店街,就像許多歐洲小鎮,甚至日本小城,水道旁就是石頭鋪的自行車道,用石頭間隔出店面前的人行道,走在乾淨的步道還可以聽到水流聲;記得,腳踏車的速度是絕不禮讓行人的,但是,腳踏車的路線清楚,街角轉彎處的大石頭會將行人保護得好好的。

從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買來回票需要12.50歐元,小孩只要2.50元,即可到Utrecht一遊。Centraal Museum位於城南側,從車站步行20-25分鐘,計程車5分鐘,經過大學就到。

Centraal Museum收藏了這個城市的歷史,尤其值得看的是千年的北海海盜船,Viking當年駛入Utrecht之後留下的,濃濃的防腐劑味,我們一開門就又衝出來了,因為實在太陰森了。售票員很驚訝我們不只想看Miffy,還充滿好奇先看本館。特別送了日文兒童版本市地圖給CJ,不過我們還是需要英文版的。

對面特闢的Dick Bruna Huis(house)才是我們來的原因:一樓有育嬰室、遊戲室、還有一間佈滿不同版本Miffy的房間,影片介紹創作過程,和他用的顏料。2樓是他的各時代作品,包括許多書的封面,因為Bruna家族原本就是出版社,他著名的Black Bear是我們此行的收穫,因為絕版了在亞洲並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