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9

太辛苦嗎?

老闆正玩著小孩,轉來轉去,上拋下拋,非常有創意。第一次到這家店時,主人也坐在桌邊吃東西,誤以為是熱情的客人要讓位子給我們,等到我點了一杯double shot soy latte時,老闆跑過來看看我,"你就是點那個d@#%的客人?"說了個我聽不懂的,d開頭的字,"我們的咖啡通常已經比較濃了,妳喝喝看這樣會不會太濃?",果然,因為杯子小,兩份的濃縮咖啡襯上豆奶的味道,完全蓋下豆奶的腥,喝起來超級濃,但卻留下醇味,非常好喝,讓我有時連深夜都想要喝。要做好這樣的一杯飲料,也不是容易的事,據說除了老闆,店裡還沒有人做得出來。等我去結帳時,老闆又很逗趣地說"咖啡喝很重唷!"

孩子正小,父母逗玩著,年輕爸爸說他是學建築的,建築太苦了,不會讓孩子再學;讓我想到:很多式微的技術,就因為父母認為太苦了,不鼓勵孩子學,所以漸漸沒有人會了,很多大人、小孩為了快快賺錢,就到便利商店學收錢,年輕人大都變成服務業,其實任何一個行業只要做的精,沒有不辛苦的,難道我們真的不要小孩太辛苦嗎?

每個家庭有其特色,譬如說父親修車,小孩從小耳濡目染,就是比別人機會多,長大就算不是從事這個行業,也多一點概念。記憶中,父母好像沒有說要找輕鬆一點的做,父親每天與數字為伍,想要休息怕小孩無聊,就出了一個小黑板的算術加減式給我,我玩得很高興,全都做完了,還擦掉幫自己多出一點題目,就因為數字就像家裡的好朋友,所有加減乘除對我都很友善。這些從小養出的數字、理財觀念,我卻偏偏放棄,以為很酷要學個家裡都沒人會的,就選了工程當主修,果然不知道念了什麼;之後力不從心,也不具天生的敏銳和後天的投入,接著就變成全職媽媽,幸好我的母親愛做手工,我從小旁邊看著看著,即使不動手也懂得皮毛,做菜也有點概念,就這樣學過日子。

我的父親和母親很少對我說"那個太累了,不要去",也說不定當他們這樣說的時候,我就偏要去試;現在自己身為母親,就知道要多分析、多瞭解孩子的性向,千萬不要怕辛苦,而且不要怕孩子辛苦,這是一種習慣與能力的養成,最好用的格物事理就是"不用怕",不要怕失敗或做不好或累。做為人,辛苦一點沒什麼不好,嚴格來說也許不叫"辛苦",就是事多一點,但可以做得很好玩,很別緻,很用心,真正要出人頭地有一技之長,應該都要辛苦一點才做得到。

想想孩子要面對的,是他們的未來,現在看起來,只能將重心放在"我可以做什麼?"、"我可以為別人做什麼?",因為今天放眼而去的工作,絕對超過30年前父母的想像,甚至同樣職稱如"老師"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觀都與過去不同,更別說投顧、理財、芳療師;如果大人和孩子們可以找到一個適乎能力,怎麼做都還有空間繼續發揮、不覺得辛苦的工作,不就是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