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8

當閱讀變成一種安心

後知後覺,就在我從愛丁堡回來之後,從新聞中得知有位來自台灣住在愛丁堡的女孩得了個英國的插畫大賞。她也為一本小說作了插畫,書名是慾望街右轉。向來即使有慾望也不敢承認的我,要去買這本書還真的要發音標準地和櫃台說清楚,不只發音標準,還要神情嚴肅,以免人家以為我要買特殊刊物。


打開來看,啊~原來是有條街名為義旺街,那好多了,可是又沒fu了。
這小孩放暑假,想打工,誤入了一家書店,就這樣開始了打工的故事
看完後,才知道作者其實早在十年前就開始了"查先生書鋪"的文章陸陸續續在明日報與她的部落格發表。最近發現其實閱讀障礙不在語言的隔閡,是生活習慣,習慣坐在電腦前敲敲打打就忘了找個地方靜下來讀。

這本書讓我想到很多其他談到閱讀的書,就如書中提到的其他時代的經過,爸爸媽媽讀過的白先勇、席慕容、朱天文,還有爸爸媽媽年輕時看的台北人、傾城之戀、茶花女、小太陽、基督山恩仇記...最後形容中年父母看的美容雜誌和財經雜誌,不就是我們嗎?家中小孩平均年齡也有十七、八歲的我和周遭朋友,遲早有經歷和面對這樣窘況的經驗。

放著一堆沒讀的書讓下雨不出門也能在家安心是很多愛書人的習慣,但是閱讀的確讓某些人之間的對話與笑話並進,雖不代表智慧並進,我們必須承認智慧大多是在實際生活磨練出來的。


作者試著用十九歲的口吻為主角,好像隱隱用內功推銷了所有十九歲該知道的書,卻不小心透露了中年讀者的心情,其實愛書人的心情那是遮得住或是掩蓋得了年紀的,就像我讀"托爾金的袍子",喜歡的書的確會隨著年紀體認不同的心境,而那些在書中提到卻還沒讀過的書讓我很想列張單子放到書店服務台上一網打盡,可是當買書變成一種安心卻又在椅子上坐不住時,還是單純的閱讀會讓心安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