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4

期待做個獨立思考的女性

Greg Mortenson邀請 David Oliver Relin執筆為他寫作這年來致力於建設學校的經驗,The Three Cups of Tea已經進入The New York Times平裝知識類暢銷書排行榜58星期;和許多機構不同的是他的著眼點是女子,“讓女性得到妥善適當的教育“。這本書以中亞禮俗中的三杯茶為書名:奉上第一杯茶時,你是陌生人;第二杯茶時,你是被禮遇的客人;第三杯茶時,你算是自家人了。"The first time you share tea with a Balti, you are a stranger," a villager tells Greg Mortenson. "The second time, you are an honored guest. The third time you become family."

這幾年許多書籍都以女性在各地區、國家、文化中受到不同的待遇為題,回教國家面布下的女性在想什麼?各地被買賣的青少女的心路?一夫多妻或不平衡婚姻下的女性?

回到台灣,總是有單身女性朋友受到家庭、周圍的壓力,該結婚嗎?為什麼結婚?一篇鐘文音的“台北單身女人的晚景難題“道出母女的拉鋸,不論城市或鄉間總是藏有獨立、依賴、寂寞、忙事業、認命、無力、善用魅力、啃人骨頭的各種女子,如果將女子分類,種類顯然比男子要多上數倍,可能始於女子被附加與自我發展的價值觀、外貌、社會地位、韌度、環境、天生的腦部發展、女子的複雜度顯然難以估計。

剛發現一本New Moon, the magazine for girls and their dreams. 這是本雙月刊,放眼全世界少女為對象,譬如本期以音樂為主,內容有住在比利時的女孩介紹她的城市–"安特衛普“(Antwerp)、一個12歲喜歡拉絃樂器的女孩、20世紀初巴黎19歲舞者、想當DJ與人分享音樂–13歲的印度女孩、愛司基摩女孩的舞蹈、介紹樂器(黑管)、還有女孩發聲專欄(how aggravating!)探討不愉快的經驗,為什麼生氣,與(Howling at the moon)談被啟發靈感的經驗。

以前曾經提過的What I Know Now, Letter to My Younger Self (Extraordinary Women Share the Wisdom They'd Had When They Were Younger),邀請傑出女性寫一封信給年輕時的自己,當然也是給其他年輕女孩參考;美國女性不遺餘力讓年輕女孩知道自己努力的重要性與方向,in their shoes, extraordinary women describe their amazing careers 請出200位各行各業的女性告訴大家某個工作的how, where, what, $, stress factor, dress code,從衡量工作場所、工作壓力、或是能力,甚至穿著來找到自己的方向,做必要的充實提高就業競爭力。

從伊朗出走巴黎的Marjane Satrapi以自己的人生寫出Persepolis,並執導成動畫片,才華轟動歐、亞、美洲;Reading Lolita in Tehran強調女性閱讀的需要;一些mother-daughter的讀書會,也漸漸成形,Washington D.C.的媽媽女兒回憶她們讀書會的經過,也有供其他人參考,在Portland的麵包早餐店看到一群媽媽與女兒在星期天的早上談著共讀的經典也就不足為奇了。

每次回台北,女兒與我和所有住過國外的人類似,總期待上美容院洗頭;但是媽媽最怕被問“今天不用上班嗎?“我是去放鬆的當然本日不上班,或是“今天有特別節目嗎?“,實在接不下去,我真的只是想美一下;MS被問諸如"你幾歲了?"、"在哪裡上學?"、"你想做什麼?"、"你不想當少奶奶嗎?",與她類近年紀的女孩在美容院裡半工半讀,聽苦情歌,看八卦雜誌,雖然有許多家庭因素和經濟考量,媽媽總希望女孩們能看得更遠一點,期待不管在哪個角落工作都能做個獨立思考的女性。

2008-03-18

Martian Child, 我的火星小孩

帶著孩子總會發現︰
為什麼他會這樣想?
為什麼和大人差距這麼大!

尤其是對已經忘記曾經是小孩的大人而言,小孩就是無理取鬧,說什麼不聽什麼,沒章法、不用腦;但是如果有個帶著孩子的大人還能記得自己的幼年期望、失望、快樂、無力的話,同理心就能發揮極大的力量與孩子相處。

CJ有時靈敏到姊姊稱他為家裡的小哲學家,但是哭起來,也沒人有辦法;當他知道要回美國時,充滿失望的叫吼,讓媽媽也跟著流淚,但是留下來真的會比較好嗎?我想孩子是不是需要安定、需要朋友、需要關懷、或是處在一個和大家長得比較像的環境中。而且,真的,每個人的基本能力不同,勉強或是壓抑對長遠的發展都不適當。

就在常常與孩子天人交戰之際看到這個電影。

有孩子自稱是火星來的,有其特殊能力,但學習與人類溝通是件很難的事,這個孩子遭棄養,說自己是火星來的或許可以解脫對父母的疑問,期待有一天火星人會來接走他,他怕光,躲在箱子裡,經過幾次領養都不成功,所以更加深問題;他,是個科幻小說作家,作品熱門搶手,讀者引領期待他的每一部作品,因為喪妻生活失落,想要完成妻子的心願,領養一個孩子;他們相遇,一個大小孩+一個小小孩。

如果孩子難理解,就當他是外星球來的吧,總是個禮物!

2008-03-03

Tate Modern Museum

如果在倫敦只剩一個機會能到美術館或博物館,我的選擇是泰德現代美術館,也許,比較館藏時它不如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規模不如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不似Courtauld Gallery精緻、不像V&A(Victoria & Albert Royal Museum)的貴氣,但是它特有的氣質如活潑、寬廣、創意無限、將藝術融入生活的強烈企圖,讓每位參觀者溶入整體的設計,即使坐在任何一把椅子、任一角落,就陷入藝術的世界。

從河的對岸走過來,這座因應千禧年建造的Millennium Walk,直接在泰晤士河上並行倫敦塔橋與其他橋樑,呈現倫敦現代的一面;泰德現代館原來是個廢棄的變電站,經過設計在2000年開放,在4個泰德家族美術館中負責陳列20世紀之後的國際作品,讓原先河畔的Tate British只陳列英國藝術作品;入口處與前庭採半開放空間挑高,自然採光,即使進入館內也只是一門之隔。

每趟20分鐘,來往兩個Tate Museum的船Tate Boat,行駛在泰晤士河,從2樓的入口進入,一般入口由平面的大斜坡引入1樓,挑高的空間、特別製造的裂縫效果、戶外廣場配合當時展出的Louise Bourgeois雕塑的大蜘蛛似曾相識,在東京六本木山丘也有一隻。這些讓觀者進入藝術的手法,用心細緻,一路走來還沒進去就像被巨大星球吸引似的,沿途群眾大步由不同方向邁向館內。

共有七個樓層,網頁上的互動搜尋功能非常完整,可以找到收藏的畫作、洗手間、餐廳、咖啡座;五樓自由空間放了許多小椅子大椅子,主要排置兒童玩具,這些手腦並用的玩具可以搜尋館內寶物、或是從作品特性介紹藝術家,讓孩子玩限時搶答,在走走看看之際還能動手搶時間,的確發揮強勁效果,孩子們就在幾次錯誤中認識了新藝術家、了解他的特性、畫風,空間機動利用,就像家裡的客廳,也像旅館的會客廳、孩子們成群結隊地玩,即使不認識都玩得興致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