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8

Barcelona, June 22, 2008

有一天從網頁上連啊連地,就到了Sanchez Casal,這是由當年極盛的西班牙網球選手Sanchez Vicario的兄弟闢建的網球訓練中心,號稱歐洲最有規模的網球訓練營,所以MF就用e-mail與對方連絡,要了一些資料,因為換了教練不合,久沒好好練球的CJ也強烈表示要去網球營試試看,加上久聞Barcelona的美景,所以Barcelona變成暑假的計畫主軸。MF也學了兩年的西班牙文,CJ從年初也加入了學校的課後西語班,似乎小孩都摩拳擦掌了,MM就朝著這方向走。

簽證是一件麻煩的事,所持台灣護照由美國進入歐盟,必須有第一個入境國的簽證,但是西班牙或法國都要求當面印指紋,而且大使館或領事館或辦事處都在大城市,像我們住在西雅圖的必須到舊金山申請,的確費事,只有荷蘭具有領海人的精神在每個州都有辦事處,所以我們準備好所有文件後就與當地的辦事處預約時間,收件人是位年長的女子,一星期只受理兩天,加上問東問西,收件之後還打電話說我們在荷蘭如果只停留三天的話不能給我們簽證,我們要持有待最久的國家的簽證,所以只好改變行程與預約的旅館,就在出發的一星期前收到核發的申根簽證。迫在眉睫,加上MS要與朋友相約巴黎,所以計畫中的行程一再改變,真是計畫不如變化,只好邊走邊打算,直到出門前才知道歐洲的火車連票必須用實體寄送,即使網路購買也是要有實體才算,哈,代誌越來越大條了。

所以印證了我的旅行哲學:i travel-i pack- i buy,邊走邊買邊打包,我們的歐鐵連票是在荷蘭用網路買,寄到Barcelona的旅館,再到火車站啟用。

在Barcelona最氣餒的莫過於英語不通,西班牙語是全世界最多國家使用的語言,加上這國家的“大國“心理,會又願意聽、講英語的人實在不多,經過一座山與其他歐洲相連的西班牙其實民風很像島國。

MM經過Sanchez Casal的推薦住在離球場最近的旅館,誰知這要走到球場像是走在堤外便道般地風沙,沿路充滿全世界類似的臭水溝味和糞味,還要經過六線高速公路上方的高架橋,這是MM的最怕,從小不願走吊橋、天橋的MM這回遇到天敵,每次要看小孩就要咬緊牙根走這段10分鐘的潛能開發路。經過三天確定小孩無慮之後,MM和MS啟程到米蘭。

2008-06-26

CS, Amsterdam, June 19, 2008

在圖書館的東側還有一間像倉庫般的大樓,這是郵政大樓,暫時被借用展覽現代美術館的部份館藏,因為將來新錧在博物館區建好後,都會搬家歸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將荷蘭列入wishlist.


因為從錯誤的方向走來,沿途不是工地就是廢棄物,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現代“,難道現代就是牆上塗鴨或廢物利用?直到走進館內還質疑是不是到了毒窟還是地下交易場所?只能在museum shop買個紀念品。尤其兩姊妹們興致勃勃地說11樓的餐廳“11"被列為如果你待在阿姆斯特丹只有24小時也要去的地方,一路步行到此已經需要補給能量了,只好坐進電梯,哇!如果只有我一定不去這種地方,那電梯裡的人已經讓我小心別被碰到,不是龐克就是嬉皮,身上還有很久沒洗的衣服的味道,別提沿途停下來的壯碩橫肉刺青的工人。雖然我如此說有點少見多怪,如果你知道在荷蘭吸大麻、紅燈區、同性戀都是合法,若還有長輩被誤為毒梟斃命、身邊還有兩個女兒和幼年的兒子的話,就能了解我的緊張了。


就在我心想'何苦,要來這一遭時“,電梯終於開門,還是塗鴉和脫落貼紙的鐵門,跟著大家走進一個閃檳榔攤般的霓虹燈進口,再推進一個防火鐵門,來到一處舞台,就像歇業的卡拉ok,肚子餓得嘰哩咕嚕的我已經快發飆了,啊,想想我也不過是個"陪"孩子來探險的媽,盡量讓她們發揮吧,MF還一直貼心地問,“媽媽,這裡可以嗎?“我心想,我得趕快跟上孩子們的腳步啊#%^*...

每張桌子都有一本塗鴉本,讓等酒等菜等咖啡的客人有事做,所以CJ搶先一步,拿出剛剛買的三角粗鉛筆,畫了幾張讓大家驚訝的圖,難道?難道?小孩受到什麼啟示,竟然也用這樣“現代“的方式表達自己。

這個地方望出去就是NEMO 科博館、港口、城的新舊區放眼在望,食物與茶點都有相當水準,難怪是必去的地方。只可惜營業已近尾聲,隨著新館落成,這"11"將成絕響。

ps. 目前無法張貼相片,後補,但是可以從youtube 上看到別人放的影片
pps. 相片已補上

2008-06-23

Amsterdam, June 19, 2008


這是阿姆斯特丹市的國立圖書館,就在港口邊,鐵道旁,中央車站的東側,有點難走,但是到的時候才知道來者多半是騎自行車的,他們停車的方式沒什麼規則,似乎是有地方就可以,當天風大到走路都不穩,車子也被吹得東倒西歪。


圖書館外可以看到一格一格的房間,裡面空間開闊,放了許多當代設計師的“名椅“,內部寬敞明亮,地下一樓圓弧形的組合架是童書部,


一樓整面牆架上的是雜誌,吊燈與獨立區間在空間的利用上雖然奢侈,但是開闊的感覺是無法取代的。

2008-06-22

Dick Bruna Huis, Utrecht, Netherlands


承襲荷蘭對光、彩的敏銳,Dick Bruna自認受到Leger, Matisse, Piccaso,的影響在線條、剪貼、色彩上開創自己的風格。荷蘭名建築師Reitveld的稱讚也是他一生重要的鼓勵。
在Utrecht的街道上看到許多腳踏車前面後面都載著小孩,小孩穿著Miffy、用Miffy的餐具、騎Miffy的車、沿著河道的古董店商店街,就像許多歐洲小鎮,甚至日本小城,水道旁就是石頭鋪的自行車道,用石頭間隔出店面前的人行道,走在乾淨的步道還可以聽到水流聲;記得,腳踏車的速度是絕不禮讓行人的,但是,腳踏車的路線清楚,街角轉彎處的大石頭會將行人保護得好好的。

從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買來回票需要12.50歐元,小孩只要2.50元,即可到Utrecht一遊。Centraal Museum位於城南側,從車站步行20-25分鐘,計程車5分鐘,經過大學就到。

Centraal Museum收藏了這個城市的歷史,尤其值得看的是千年的北海海盜船,Viking當年駛入Utrecht之後留下的,濃濃的防腐劑味,我們一開門就又衝出來了,因為實在太陰森了。售票員很驚訝我們不只想看Miffy,還充滿好奇先看本館。特別送了日文兒童版本市地圖給CJ,不過我們還是需要英文版的。

對面特闢的Dick Bruna Huis(house)才是我們來的原因:一樓有育嬰室、遊戲室、還有一間佈滿不同版本Miffy的房間,影片介紹創作過程,和他用的顏料。2樓是他的各時代作品,包括許多書的封面,因為Bruna家族原本就是出版社,他著名的Black Bear是我們此行的收穫,因為絕版了在亞洲並不多見。

2008-06-19

Amsterdam, June 17, 2008

Rijksmuseum館藏17世紀海上、貿易強國荷蘭極盛時代的藝術品。
鎮館之寶當屬林布蘭(Rambrandt en Zijn leerlingen )的Night Watch,維彌爾(Johannes Vermere)的倒牛奶的女僕;目前正在整修,所以擺設的方式與地方都不同。主要分為林布蘭的早期、盛期、晚年。看完林布蘭的畫,如果能再看看他的舊居(Rambrandthuis)的話更有意思,循著地圖在舊市區裡隨著路標就能到一幢現代清水模外牆的,這是林布蘭基金會在數年前重新興建的入口,隔壁就是真正的350年老屋,他因為負債太多,付不起房貸,只好放棄屋子,以現在的標準看,這仍是豪宅,可見他的生活品質與眼光,這幢老屋於1911年開始對外開放,內部的畫多為林布蘭當畫家經紀人時留下來的,他不只是藝術家還販售其他藝術家的作品,深具商業氣息,訪客有專用房間,掛滿待價而沽的作品,廚房也有專人負責,與當時仕紳貴族往來頻繁。

回到博物館區,與Rijksmuseum隔著大草地與池塘,另一個世界級的博物館:Van Gogh Museum,是梵谷家人的主展場,雖然有許多傳說他的弟弟廎全力支柱他畫畫但是弟媳卻阻饒其間;畢竟她是最後從梵谷畫作獲益最多的人,也是博物館創辦人的母親,所以在館內看到的都是推崇她讓梵谷變成大師並且保存這裡近500幅畫作,700封家書的成果。這是我第二次參觀,1997年時尚未改建,展出更多有關日本畫對梵谷的影響,而且作品豐富,強烈感受在10餘年間梵谷的掙扎與用功,從無到有。這回看到的像是個人生"work so hard and die so young",不禁熱淚盈眶。

兩個museum之間的Cobra Cafe,和戶外遊戲區,讓我們停下來吃吃喝喝玩玩到天黑。好消息是現代美術館2009年即將在下一個路口出現。

2008-06-06

有關鐵鑄鍋與免揉麵包

我也是新手,但是非常好奇也想學會如何正確地、適當地使用鐵鑄鍋,
請看這個
http://blog.yam.com/tzui/article/15445820
有關麵包
http://blog.yam.com/tzui/article/15445820

2008-06-05

熱,進廚房才知道

由Bill Buford(比爾‧布福特)所寫的Heat(煉獄廚房實習日記,韓良憶譯),記錄他到紐約著名餐廳Babbo廚房工作,經歷了各種處理食物的工作檯,過著湯深火熱的生活,主廚Mario Batali是目前世上十大名廚之一,也列入之前TIME雜誌裡的十大名廚最後一餐想吃什麼的採訪,大概沒幾個人能和他爭這個廚師名人的頭銜,連帶有趣的是他在西雅圖長大的。

由於天生人格特質與生活的歷練不同,漸漸地,每個人發展出不同的工作方式,進而找到適性的工作發揮,作者長期著重文字的演練與探索,思考方式迥然不同廚房大師隨著味覺、嗅覺、觸覺、聽覺、視覺養成的能力,所以一進廚房,碰碰撞撞,經過用心做事還有大量反覆的訓練,竟然也能踩進新領域記載所見所聞,順道提供讀者一些烹調的原則。

中英文具待改進的Charlene捧著中文譯本與原文的兩本“熱啊“(因為如果讓我翻譯Heat,只能按著原文轉換,絕對想不到如“煉獄廚房實習日記“這樣精練深入傳神的書名)對照看,有的菜色和食材的確因地不同,就算想做其中的某道菜,也得找到配料才行;但是才看不到一半,我就衝到超市買了一堆牛小排,想要試試新做法,因為幾年來都是生、醃、煎、熟,下肚的,讀到餐廳做法的燉肉,生、煎、燉、收汁,還要分骨頭、熬湯汁、排盤,也躍躍欲試。

材料:12條牛小排、番茄、彩色椒、少許薑沫、紅酒(別想太多,只要有酒就可以)、鹽、胡椒粒(除了肉,其他都是我冰箱和櫃子裡翻出來的東西)
做法:將牛小排在平底鍋上煎熟,熟度到血水出盡、兩面微焦黃
放入燉鍋、擺上配料、有蔬菜也可加入、如果有高湯更好,水分蓋過肉即可,熬3小時。
(以我的耐心與鍋力,我只熬了1小時就熄火繼續保溫加熱)
因為我是晚餐之後才動手的,所以過夜後鍋涼了,很容易撈出上面的油脂,根據書上的說法,將肉取出,湯汁繼續熬到剩下一半,就可以上桌了。這是所有不是很容易煮軟的肉的做法,而且世界共通法則。瞧瞧我的鍋子,裡面自己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