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長鄭重表示今年的畢業生將面臨極艱鉅的求職環境,事實上每位畢業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狀況都是很徬徨的;1837年David Henry Thoreau自哈佛大學畢業,無法決定要做何事業,問自己“What am I going to do with my life?”。
當時,哈佛畢業生多從事教士、老師、醫師、律師之類的工作,他先到Concord Academy教書,因為不願體罰學生被辭職,村人都以為他瘋了,學校本來就是打小孩的地方,為什麼不呢!當他決定將自己的名字改成Henry David Thoreau時也引起爭議,怎麼有人改受洗的名字,“我家的人本來就叫我Henry呀,而且Henry David聽起來比David Henry好多了。”
當他如父執般的朋友Emerson因寫作成名,Henry也想專職寫作,住進愛默生家,擔任他家園丁、長工、孩子的家教、校稿助理,後來因為照顧刮鬍子傷口感染破傷風的哥哥而耽擱,在哥哥去世後他也得病,大病一場後更執意寫作。
他一生主要的職業還是父親的鉛筆工廠,他研究出來的鉛筆比原來的硬又黑,讓品質相當於德國的鉛筆,提高了產能和業績,他還是不滿足,只想親近自然。最著名的著作是他隱居在Walden Pond旁樹林裡的小屋裡兩年多觀察自然的生活記錄,“湖濱散記”(Walden, or a Life in the Woods)在1854年出版,這本親近自然、簡樸的生活的書一直不被注意,但1862年他逝世後,這本書再版至今從未停過,這變成美國歷史著名的生活體驗,不只美國人欣賞他,翻譯多種語言銷售全世界。以現在的眼光看梭羅,不僅是哲學家也是生態學家。門前的牌子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愛爾卡(Bronson Alcott)、霍桑(Nathaniel Hathorne)與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被稱為諧和市四傑(Concord Quartet),在當時那種即使晾件女外套在屋外都被視為醜聞的封閉社會中,他們提出自由思想、個人無政府主義(individualist anachism)、先驗主義(Transcendentalism)、公民抵制(Civil Disobedience)來檢視一些已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和政府規定,提出新的想法進化美國的思潮,當我走進那間“夏日學校”(Summer School ),不由自主起了雞皮疙瘩,非常感動自己能站在美國人權、自由、平等思想的濫觴之地,除了美國著名捍衛人權的甘乃迪(JFK)總統、馬丁路德深受影響,印度的甘地、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都自承深受這些思想啟發。
他的生命短暫,深受肺結核之害,逝世時僅44歲(July 12, 1817 - May 6, 1862)。
相片由“駐美東特派記者 Joanne”特別拍攝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