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9

Loving Frank, by Nancy Horan

Reading during June 20-27, 2008
Frank Lloyd Wright是美國20世紀的傳奇建築師,他的許多創舉,與天然環境結合的理念,或是所謂的有機建築(organic architecture)與歐洲的高地(Antonie Gaudi)相呼應,差別是Wright往平面發展,在市郊新興住宅發揮長才;Gaudi在有限空間往上發展,即使在市區夾縫中也能冒出奇特的建物。

書的封面用了Frank Lloyd Wright著名的鑲嵌玻璃窗,幾乎是註冊商標的圖案和鮮黃色的光彩,讓這本書在書架上非常吸引人,所以一上架就被Charlene列為目標,但是精裝本又重又貴,沒想到幾個月之後平裝本就出版了,引用書評說的“如果Frank Lloyd Wright讓你拿起這本書,那麼Mamah(讀音may-mah)才是讓你看完這本書的原因。“的確,這本書跟著我旅行,讓我一路上只想看完它。終於,在半休閒渡假的心情下,在旅館內讀完。也因為與旅途上的許多巧合,讓我想了許多事情。

Mamah與先生Edwin Cheney從結婚就與娘家父親、妹妹住在老家的房子,直到父親去世,先生為了讓他們有個不一樣的住宅,邀請當時年輕、活躍社交界又具創意的Frank Lloyd Wright主導設計翻新。進而演變出婚外情,為當時社交界與社會所不容,加上Frank 的妻子不願離婚,所以終其一生,Mamah都沒有與Frank結婚,也奉行她的“自由人生“的意志,以為愛比任何證書都重要。時空背景是一百年前,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正是德、法受到瑞典Ibson影響,開始女性自覺的潮流,因為出版品的傳遞,美國也悄悄開始。

書分類為historical novel,作者的確深入鑽研史料,但是有些對話部份或許多細節的前因後果絕對是猜測編纂的,因此不能稱為傳記或回憶錄性質的書籍,好處是作者不必負責情節,因為小說總是捏造得多。

FLW(1867-1959)沒有科班建築學的學歷,自學或為徒,深具實驗精神,早期凡是不曾使用的工法,他都先在自宅試驗。Mamah(1869-1914)根據記載,是密西根大學的文學學士,能使用6種語言,所以當她與FLW在歐洲時,德語、法語、義大利文、又學了瑞典文,什麼都能讀。

作者Nancy Horan從小住在芝加哥郊區,走過幾間屋子就是Mamah以前的宅第(現在已經是一個B&B的旅社),幾年前Nancy參加寫作班,老師對她的評語是“技巧完整,只等待對的題材。“ 直到她找到這個故事,她開始寫第一個版本,用不同的人物為第一人稱,之後又寫作第二個版本,最後完全以Mamah的觀點寫下這個版本,這是她的第一本小說,目前住在西雅圖。

這是場悲劇,但是我猜想作者除了翻出一段歷史,要傳遞的還是女性自覺,Mamah放棄安定的生活、豪宅、孩子,得不到家人朋友的諒解,稚齡孩子找不到媽媽,獨自孤獨傷心,若說只是純為自覺有點牽強,該是情慾牽掛,或是找到知己的感覺無法取代,激情發展到只能往前走,沒有退路,她追隨Frank到歐洲、獨自在德國研讀瑞典文,想藉著翻譯瑞典女性主義先驅Ellen Key的書籍取得收入也不受出版商的青睞,回到美國連家門也不敢靠近;為了婚外情,當然FLW也得不到好的或是大的工程發揮,他們被困在僅限的自我滿足的圈圈。事情直到家裡的工人個性怪異無法與其他人相處被Mamah解顧,心生惡念揮斧燒,結束Mamah與孩子和其他4名工匠的生命,才似乎告一段落;FLW在重建的過程也將屋子的灰燼拌入,將有機建築的理念推到極限,在他餘生的創作,也被Mamah對親近自然的個性深深影響,他在Arizona的自宅名為Taliesin West,不過如果Mamah能預知她的人生的話,不知她是否能繼續堅持為愛的犧牲;感覺上,她成為Frank Lloyd Wright的有機原素。

6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謝謝妳的分享,讓我不必讀書就知道故事。

Charlene Lai 提到...

這樣寫有點心虛ㄟ,因為想要大家去看書就不能說清楚,可是不多說一點又無法暢談自己的想法。
書中有許多細節,譬如說在歐洲的經歷、經濟與人情的負擔、還有時代背景、還有當時女性主義濫觴,還是值得一看。

我寫的我說的都算是感想吧,書評絕不會這樣說,失去閱讀道德;對我來說沒有看到最後是不知道這樣的震撼,因此,看完書之後我又去查了簡單可循的資料,是不是主角本人或是作者塑造的她如此活於世俗外。

說些特別的描述,在她原來的生活,主婦只要會一道甜點就算能幹的女主人了,但是退到鄉下蓋房子後,必須挑起為所有工人作食物的重擔;FLW總是沒有金援,亂倒工人的帳,以為人家替他工作是榮耀;騎馬,對他們來說都是簡易的運動;旅行,是很麻煩的,必須倚賴火車和船,試想從芝加哥附近的小城市搭火車到紐約,再等船班到歐陸,接著歐陸的火車深入德國,需要多久?如果向西到日本,誤了船班,又需要多久。

FLW有好幾年沒有正式工作,要利用代理日本的浮世繪賺取佣金,而我一路看書也同時在巴賽隆那高地(Gaudi)建造的Casa Mila看到浮世繪展覽的大型看板、莫內的家看到他收藏的日本畫盡簽著葛飾北齋和歌川廣重的大名,前一晚才在書中看到的人名,隔天又出現在眼前,常常被驚嚇。或許這本來就是在歐洲會有的際遇,但是對我來說“重“了一點。還沒有釐清是夢是真或是巧合。

對我來說,更開啟我想多知道FLW遺留的建築、20世紀女性主義的發展、想多會幾種語言…、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生觀養成後來的人生…

Unknown 提到...

看到你介紹這本書,這個人,有一點shock。
讓我想到在學校時隨手翻過的Wright的作品集錦,有一點闖錯時空的恍忽!看了妳的文字就更教人"不知如何是好"了!原來在Wright才氣縱橫的作品的背後還有如此這般教人欷歔不已的故事!Wright擅長處理水平構圖,以貼近土地的線條呈現心中最適切的Landscape,垂直的元素則交由自然光線來表現,空間就這樣無懈可擊的展開了!自然光線透過鑲嵌玻璃後投射在室內,隨著日光的移動便巧妙的帶入了時間的因子。(就陳舊的記憶大概就醬)(班門弄斧一番,搏君一笑)(等妳回來我們要聽多一點的故事!)

Charlene Lai 提到...

果真是行家,幾句話點出Mr. Wright的專長,你醬說我就比較懂了。他真的有工匠的才氣與天份才能變成一代大師,又在上月的dwell雜誌看到他當年的一位駐地攝影師(已經90多歲了)談他的訪問,的確,有太多研究他的方向。還有人專門去看他的房子寫部落格。

Unknown 提到...

借主人的話來用,看妳"這樣寫有點心虛ㄟ"
(嗯,其實是很心虛啦!)已經先自己招了,是(班門弄斧一番,搏君一笑)不過,主人這樣的回應勢必還得上來"再回應"一下的。
想到會到這格裡來"走踏"的,誠可謂"往來無白丁"希望這樣串門子的遊戲文字不會貽笑大方才好。
但是,"人生走到這種田地"雖然明明知道主人賞的是一頂高帽子,我就把它當做白花油/綠油精一類的提神聖品,收在我的"急救包"裡,以備不時之需。留待低能量"battery low"時,當"續命丹"服用!

Charlene Lai 提到...

要謝謝你不時留些話打氣,其他人ㄟ?說說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