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台北繼續有展,「天才達文西特展‧蒙娜麗莎的25個秘密」,姑且不論展出內容,我們來看看與達文西和蒙娜麗莎有關的圖畫書。
The Mona Lisa Caper, 當法國人在羅浮宮展出蒙娜麗莎吸引無數觀光客,蒙小姐覺得被看得單調無聊,想出去走走呼吸新鮮空氣時,來了一個極度思念義大利的工人,覺得有義務將蒙娜麗莎帶回出生的地方,趁著搬運之便,就將蒙娜麗莎匿藏出羅浮宮,一路飛車回義大利,沿途還像載個美女似地與她聊天。這件事發生於1911年,當然,法國警察決不會輕意放過,最後竊賊Vincenzo Perugia被義大利人當成英雄,雖然判刑7個月,當他判決時早已超過這個效期,居留期間獲贈食物、酒、禮物,遠超過監獄可以放置的空間,還因此被移到大一點的房間,還有人向他求婚。當然,他再也沒機會看到蒙娜麗莎小姐。
作者Meredith Hooper曾經寫過Dogs' Night,說的是一群在畫裡的狗每年一度的"狗趴",有一年狗兒們喝醉了,跑錯家,造成隔天起畫廊的大轟動,整整一年,狗兒們都不能亂動,直到下一年的party才各自歸位。藉此,讀者們都仔細觀看了平常不見得注意到的名畫裡的狗。但是貓兒就沒這麼幸運了,多半的話裡都是狗、馬、牛、鳥,很少有貓的,所以有隻會畫畫的名貓,將貓畫到很多名畫裡,譬如說:梵谷的椅子上躺隻貓、讓蒙娜麗莎也抱隻貓…
Katie 從第一本Katie's Picture Show,總愛在"Do Not Touch"的地方亂摸,掉進畫裡或爬進畫裡,,接下來的七本,已經很習慣進去畫裡瞎攪和、交朋友了,所有Katie 系列都是如此,但也因此,名畫與小讀者越來越親近。Katie 系列還有:
Katie and the Bathers
Katie and the British Artist
Katie and the Spanish Princess
Katie Meets the Impressionists
Katie and the Dinosaur
Katie and the Sunflowers
Katie in London
看書名就知道Katie已經介紹了十九世紀後的名畫了。
2010-02-18
2010-02-02
梵谷展在台北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因應國際潮流,變成一個博物館觀光城市,從國立美術館(Rijksmuseum),梵谷美術館(Van Gogh Museum),到新的現代美術館,連成一氣,從城外河岸另一邊的郊區成為最夯的觀光區。有別於舊城區,這裡靜謐且寬闊,光是躺在廣場池邊看天空,就值回票價,那年,我們在那裡擲飛盤,跑步,以平衡看太多名畫的困擾,想像一天中可以從Vermeer、Rembrandt、到Van Gogh,Cezanne,不迷失歷史中也難。這樣的城市設計改變了原來到阿姆斯特丹旅遊除了刻板印象中的紅燈區、安妮之屋、花市、河道,博物館區成為屋價最高的一區,也讓城市的國際價值回升。
這次的梵谷展在台北,主要來自海倫‧庫勒慕勒夫人(1869-1939)的收藏,她在1938將自己在1908-1929所有收藏公開並自任館長,位於森林裡的庫勒慕勒美術館成為除了梵谷博物館外收藏最多梵谷作品的地方。
展出作品雖然不是我們很熟悉的大作,但非常難得,幫助我們深入認識梵谷的不同時期,在短短十年間,他展放的敏銳與勤奮,從生疏的線條到特有風格的畫面,想起十多年前,第一次背著有時差睡著的小孩在梵谷美術館裡,雖然身體也是疲憊到極限了,那些畫對不懂畫的我也的確打動深層的敬意與惋惜。敬意是:不管任何一位以畫為生活重心的人,都很難在十年內做出這麼多變化的風格,可見他隨時都在思考如何畫,或者是都不滿意,試著尋找想要的風格。我們的生命雖然比他長,但是十年間到底做了些什麼真有待整理。
趁機翻出家中有關梵谷的圖畫書晒一晒,有從藝術出發的美術類圖畫書,也有故事類的,這本由Getty Publications 出版的My Brother Vincent van Gogh 應該是最貼近這次展覽內容的圖畫書,歸類在圖畫書有點勉強,這應算是一本藝術類的畫冊,詳細說明各種時期的梵谷的畫、朋友、與弟弟和家人的關係。
如果因為看了展覽的畫不滿意就說梵谷是被炒作的話,真的很可惜,雖然不能因為他的畫高價競售就說他畫得好,其實藝術在生活中的角色與價格無關,藝術呈現了對生命的期待、熱望、真誠、創新,技法是其中一項。朋友提及有位畫家父親,雖然物質不豐富,但是從小體認藝術與生活並行的意義遠非物質可以取代。這些生前沒人買,身後大家買不起的畫,在時代的轉折中哪是價格說話而已,是對生命的掙扎、對理想的堅持、對色彩的敏銳,還有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膽識。
這本Vincent's COLORS編輯配合著用的是Vincent的圖和文,雖然原來出自不同地方、時間,但是配合得就像特意做的。由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出版。
Laurence Anholt做了幾本與著名畫家有關的圖畫書,其中也有一本用個小女孩的觀點看梵谷和向日葵花,也許是很難聯想,所以新版已經變成van Gigh and the Sunflowers了。這是我1997在van Gogh Museum 購得的。雖然一邊背著孩子一邊看畫,震撼的感受沒有稍減,對生命努力的情懷不時鼓勵我,直到現在;美術館雖已建新館,對我卻失去當時的魔力,2008年再度造訪時,深深為他的解脫釋懷,有的人真的不需要太長的生命,夠了就好。
其他書就到picturebook everyday裡看看參考。
這次的梵谷展在台北,主要來自海倫‧庫勒慕勒夫人(1869-1939)的收藏,她在1938將自己在1908-1929所有收藏公開並自任館長,位於森林裡的庫勒慕勒美術館成為除了梵谷博物館外收藏最多梵谷作品的地方。
展出作品雖然不是我們很熟悉的大作,但非常難得,幫助我們深入認識梵谷的不同時期,在短短十年間,他展放的敏銳與勤奮,從生疏的線條到特有風格的畫面,想起十多年前,第一次背著有時差睡著的小孩在梵谷美術館裡,雖然身體也是疲憊到極限了,那些畫對不懂畫的我也的確打動深層的敬意與惋惜。敬意是:不管任何一位以畫為生活重心的人,都很難在十年內做出這麼多變化的風格,可見他隨時都在思考如何畫,或者是都不滿意,試著尋找想要的風格。我們的生命雖然比他長,但是十年間到底做了些什麼真有待整理。
趁機翻出家中有關梵谷的圖畫書晒一晒,有從藝術出發的美術類圖畫書,也有故事類的,這本由Getty Publications 出版的My Brother Vincent van Gogh 應該是最貼近這次展覽內容的圖畫書,歸類在圖畫書有點勉強,這應算是一本藝術類的畫冊,詳細說明各種時期的梵谷的畫、朋友、與弟弟和家人的關係。
如果因為看了展覽的畫不滿意就說梵谷是被炒作的話,真的很可惜,雖然不能因為他的畫高價競售就說他畫得好,其實藝術在生活中的角色與價格無關,藝術呈現了對生命的期待、熱望、真誠、創新,技法是其中一項。朋友提及有位畫家父親,雖然物質不豐富,但是從小體認藝術與生活並行的意義遠非物質可以取代。這些生前沒人買,身後大家買不起的畫,在時代的轉折中哪是價格說話而已,是對生命的掙扎、對理想的堅持、對色彩的敏銳,還有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膽識。
這本Vincent's COLORS編輯配合著用的是Vincent的圖和文,雖然原來出自不同地方、時間,但是配合得就像特意做的。由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出版。
Laurence Anholt做了幾本與著名畫家有關的圖畫書,其中也有一本用個小女孩的觀點看梵谷和向日葵花,也許是很難聯想,所以新版已經變成van Gigh and the Sunflowers了。這是我1997在van Gogh Museum 購得的。雖然一邊背著孩子一邊看畫,震撼的感受沒有稍減,對生命努力的情懷不時鼓勵我,直到現在;美術館雖已建新館,對我卻失去當時的魔力,2008年再度造訪時,深深為他的解脫釋懷,有的人真的不需要太長的生命,夠了就好。
其他書就到picturebook everyday裡看看參考。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