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9

就是因為看不見才叫未來

朋友喜歡我說說與孩子相處的想法,或是因為我的孩子比較大,我們討論一些過程。我常常不知不覺就想到那首小女孩問媽媽長大會變成什麼的歌,好像我小時候媽媽就常常哼著,When I was a little girl, I asked my mother, "what will I be?"
"Que sera, sera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Que sera, sera
What will be, will be"

孩子們從匍匐前進、牙牙學語、騎腳踏車、獨自出門…,一段一段的過程是可以預期的,但是未來要如何?又是另一段功課。我們目前看不到,但是可以期望的才是未來。

2009-10-26

老之將至

來到紐約,恰逢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電影上映,全球的Maurice Sendak書迷一起致敬他在畫、圖畫書的成就,特別因為他的書有歷史地位和扭轉童書概念的關鍵,成為英美圖畫書有史以來,受到最大媒體關心的作者,隨著年紀、心情,發出這樣的訊息:

"I never thought I'd sell this artwork. It holds a place in my heart almost too dear for me to part with it. But, as I age, I find myself letting go of things I never thought I would. Now, with the Wild Things movie about to be released, feels like the perfect time. Having worked with Nick and Heidi at Animazing Gallery in the past adds to my comfort in selling these pieces."
- Maurice Sendak

相信這也是很多人成長的過程,也許我們收集的,捨不得的東西,總有一天會割捨或是分送或是丟棄。等到像Maurice Sendak這種80歲的人生,當然想的就很不一樣了。

Animazing Gallery 位於Soho,是我今天的眾多目的地之一。

2009-10-23

麻州買蘋果


小時候高年級時有"語文輔導課",老師某天發了一張"麻州採蘋果",作者住在麻州,到郊區採蘋果的經驗寫成一篇短文,就讓當時小學生的我充滿想像的口水,那時台灣蘋果都是進口的日本蘋果,蘋果是貴的水果,不像在美國,是平民食物。後來又看到胡適說的,到康乃爾大學讀農,但是分不清蘋果種類,所以休學;原來蘋果很多很多種,紅的、綠的、深色的、淺色的,現在接枝了還有綠蘋果透粉紅色,上星期果商強力推薦。

住了一陣子美國也愛吃蘋果會分些種類了,但是東岸的不大一樣,這些叫Empire apple,西雅圖的大多是Fuji、Gala,隨著價錢,果農也種高利潤的水果,以前常見五磅一元的Red Delicious(五爪蘋果)已經很少了,現在還有Pink Lady小小的也好吃,有一種很少但是別錯過的是Honey Crisp,台灣說是蜜蘋果,但還是不大一樣。色美香甜,在西雅圖的朋友千萬別錯過,當然要買的時候也別手軟。

Norman Rockwell Museum, Oct. 22 2009


如果不是有地板,一定以為是有人駐足在海報前,這也是一張著名封面。


(禮物店入口)

經過素椿老師的介紹,才知道這位在美國家喻戶曉,經典畫面的創作者。Norman Rockwell(1894-1978)
少年時就顯現才華,在畫會、學校、專業上都是佼佼者。他筆下的人物就像相片,但是多了情感,嚴格地說簡直像修過的相片,一般人瞬間驚喜悲傷的神情被他永恆留下。他喜歡臉上的皺紋、誇張的神情,但是這些誇張的神情都是誠懇、善良、關懷,雖然可以說是廣告型的美式生活,像是宣傳美國的親情、住宅、富裕,但是在不同時期他流露的社會關懷,透過畫筆堅強地表露。譬如戰時、學校分區、社會百態,都是他筆下的精選。

他為POST週報畫的封面,有300多幅,已經成為經典,你只要看到這樣的圖就知道,別人也模仿不來,他用相片、真人扮演來為他的畫面構圖,即使戰時為軍人請命的襤褸軍裝也是整整齊齊的畫面,進到他的畫室就知道每樣都是整整齊齊地,這幢畫室是他最後的畫室,經過20多間畫室後,他稱這間是the best,他的畫面和筆觸是真的太乾淨了,自認被林布蘭、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畢卡索影響的他,畫面講究工整仔細、光線明暗,細緻到所有衣著、舉止、體型、表情,對小人物、大人物都公平對待。

(畫室,由街上整幢搬來的)

從波士頓的機場一路開過來,橫跨麻州,大概要兩個半小時,緊抓著楓紅季末,滿山遍野的秋色,實在滿足,下了90號洲際公路,迴轉進小鎮,都是大大的房子,綠綠的草地,沿著路標、紅色的指示牌一路走,加上導路的GPS,沒有錯過就進入停車場。看到空曠的停車場和沿途的幽靜,以為自己來了個沒什麼人要來的博物館,進去之後才知道小學生早已成群結隊聽著解說,每張畫前,就看到一群搶著舉手回答、充滿好奇的孩子,一點都不冷場,老年的解說員個個滿腔熱情,現代美國社會的爾諛我詐也需要他們的正義洗禮,許多銀髮族拿著耳機,與朋友分享看圖的感受,室內聲音非常多但卻不嘈雜。

2009-10-19

太辛苦嗎?

老闆正玩著小孩,轉來轉去,上拋下拋,非常有創意。第一次到這家店時,主人也坐在桌邊吃東西,誤以為是熱情的客人要讓位子給我們,等到我點了一杯double shot soy latte時,老闆跑過來看看我,"你就是點那個d@#%的客人?"說了個我聽不懂的,d開頭的字,"我們的咖啡通常已經比較濃了,妳喝喝看這樣會不會太濃?",果然,因為杯子小,兩份的濃縮咖啡襯上豆奶的味道,完全蓋下豆奶的腥,喝起來超級濃,但卻留下醇味,非常好喝,讓我有時連深夜都想要喝。要做好這樣的一杯飲料,也不是容易的事,據說除了老闆,店裡還沒有人做得出來。等我去結帳時,老闆又很逗趣地說"咖啡喝很重唷!"

孩子正小,父母逗玩著,年輕爸爸說他是學建築的,建築太苦了,不會讓孩子再學;讓我想到:很多式微的技術,就因為父母認為太苦了,不鼓勵孩子學,所以漸漸沒有人會了,很多大人、小孩為了快快賺錢,就到便利商店學收錢,年輕人大都變成服務業,其實任何一個行業只要做的精,沒有不辛苦的,難道我們真的不要小孩太辛苦嗎?

每個家庭有其特色,譬如說父親修車,小孩從小耳濡目染,就是比別人機會多,長大就算不是從事這個行業,也多一點概念。記憶中,父母好像沒有說要找輕鬆一點的做,父親每天與數字為伍,想要休息怕小孩無聊,就出了一個小黑板的算術加減式給我,我玩得很高興,全都做完了,還擦掉幫自己多出一點題目,就因為數字就像家裡的好朋友,所有加減乘除對我都很友善。這些從小養出的數字、理財觀念,我卻偏偏放棄,以為很酷要學個家裡都沒人會的,就選了工程當主修,果然不知道念了什麼;之後力不從心,也不具天生的敏銳和後天的投入,接著就變成全職媽媽,幸好我的母親愛做手工,我從小旁邊看著看著,即使不動手也懂得皮毛,做菜也有點概念,就這樣學過日子。

我的父親和母親很少對我說"那個太累了,不要去",也說不定當他們這樣說的時候,我就偏要去試;現在自己身為母親,就知道要多分析、多瞭解孩子的性向,千萬不要怕辛苦,而且不要怕孩子辛苦,這是一種習慣與能力的養成,最好用的格物事理就是"不用怕",不要怕失敗或做不好或累。做為人,辛苦一點沒什麼不好,嚴格來說也許不叫"辛苦",就是事多一點,但可以做得很好玩,很別緻,很用心,真正要出人頭地有一技之長,應該都要辛苦一點才做得到。

想想孩子要面對的,是他們的未來,現在看起來,只能將重心放在"我可以做什麼?"、"我可以為別人做什麼?",因為今天放眼而去的工作,絕對超過30年前父母的想像,甚至同樣職稱如"老師"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觀都與過去不同,更別說投顧、理財、芳療師;如果大人和孩子們可以找到一個適乎能力,怎麼做都還有空間繼續發揮、不覺得辛苦的工作,不就是最幸福的事?